2002年8月25日

星期

   

聚焦
山里孩子渴望精彩网络世界
乡村教师跨越神秘数字鸿沟

本报记者 刘万永

  日前,中国青基会希望网校项目有关负责人透露:在一些希望小学,从学生到老师,连电脑都没见过。有的希望小学获得一些社会捐赠的电脑,而学校教师几乎都是教数学、物理、音乐的,对电脑知之甚少。

  为避免电脑闲置,希望网校成立之初,项目办公室不得不要求受援学校把课程表传真过来,看是不是有足够的老师开课。

  而与此同时,希望小学受助生对了解电脑、熟悉高科技的渴求却在普遍迅速增长。他们从课本、媒体中频频接触“电脑”这个词汇,隐约感到自己命运的改变与能否掌握“这个神秘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他们向往神奇的网络,梦想借此走出大山,和外界交流信息。

  1999年10月,河北滦平何邓好女士希望小学获赠一批电脑,计划供该校3个班学生使用。但学校领导没想到,周围学校很多孩子都自己赶来听课。上课前,怕弄脏机房,他们拿着脚套排队等候。

  为了不让这些学生扫兴,该校决定将3个信息技术教学班扩至12个,学生两周上一次课。但即使这样,依旧“人满为患”。

  业内人士认为,与城乡差距密切相关的城乡孩子素质的差距,可能会随着日益加速的信息化进程而扩大。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教师特别是希望小学的老师除了像以往一样献身贫困地区、教给孩子们传统知识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需要承担:那就是自己跨越数字鸿沟并带领孩子们跨越。

  让人感到欣喜的是,认识到这一点并付诸行动的乡村教师越来越多,他们从过去不敢碰电脑变成主动向青基会“索要”软件。

  河北易县清华希望小学于今年1月获赠一批电脑,当时学校懂电脑的教师很少,连校长刘玉仓都对电脑一窍不通。年过50的他率先垂范,春节期间请本村两名回家过年的大学生手把手地教,每天都花很长时间学习。

  曹雄海是甘肃省定西县内关营中心小学数学老师。2001年,中国农业大学志愿者孙亚清到该校给一位老师辅导计算机,曹雄海就在一旁听。孙亚清晚上装软件,他也跟着熬夜学。4个月过去,他掌握了计算机操作,还筹资买了8台微机,办了一所电脑培训学校。

  就是这些看似某个人的一个举动竟能迅速而深刻地影响到希望小学的孩子们。

  河北滦平何邓好女士希望小学老师刘汉荣记得,1999年10月学校配备电脑那天,学生看着汽车上一箱箱电脑,还感觉特别稀奇。女生王红梅怯生生地在电脑上学会打自己名字后还兴奋地跑回家向母亲报喜。而今,这些学生不仅会打字,还会上网访问北大附中网校,看北京学生怎样写作文呢。

  然而,与希望小学学生对学电脑的巨大需求和紧迫性相比,乡村教师跨越数字鸿沟的速度还显得跟不上。

  此间人士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观原因是:乡村教师没普遍意识到自己在信息化社会角色转变的重要性,认为穷人家孩子有书读就够了。而客观原因则是:希望小学缺电脑这一硬件,缺“培训师资的师资”这一软件。

  对此,有关人士指出,在目前师范学校专业师资数量增加尚需时日的情况下,动员社会力量培训乡村教师是一条好的途径。

  而事实上,这样的尝试在全国许多地区已经开始。

  8月12日到20日,来自甘肃、贵州等20个省56所希望网校的60名中小学教师,集中在清华大学参加计算机系统培训。这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希望网校微软乡村园丁进修计划”的一部分。有关部门还将组织大学生通过网络对这些教师提供一年网络跟踪帮助。

 

  背景

  在教育部今年确定的培训重点中,有一项明确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网络技术管理人员,在未来2到3年内,他们将接受一次轮训。据教育部一位官员保守估计,在全国开设信息技术课,缺师资的比例达到50%。而这一矛盾在贫困地区特别是许多希望小学所在的偏远山区尤为突出。

  背景

  1999年3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向偏远地区援建希望网校这一巨型公益活动,以推动中小学传统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其教学定位是:汇集全国优秀教师教学资源,发挥水木清华远程教育网网络优势,面向全国提供远程网络教学和师资培训。截至今年4月,全国已建成希望网校134家。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