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29日

星期

   

国际随笔
老谢的滋味不好受

本报驻外高加索记者 关健斌

  8月27日,在格鲁吉亚内务部队展开“潘吉斯反恐行动”72小时后,谢瓦尔德纳泽总统在严密的安保条件下亲自深入被俄罗斯人称为“恐怖谷”的潘吉斯峡谷。经过72小时的行动,格内务部和安全部的部队在潘谷里又增设了20个哨站,加强了对该地区的控制能力。在这里,老谢会见了正在执行反恐任务的官兵和受害老乡代表,并再次强调,格不想进一步恶化格俄关系。

  有人说老谢此番“潘吉斯剿匪”是“做秀”,不是下定决心要“关门打狗”而是要“打草惊蛇”、“开门放狗”。也有人说,老谢这回是来真格的,要彻底清扫潘吉斯了。虽然国际社会对此举褒贬不一,但分析人士认为,无论是做样子还是动真的,老谢这一手至少有一个目的,就是不想让格俄关系就此“冻”下去,希望通过此举向俄和国际社会表示自己与恐怖分子斗争的“诚意和决心”。

  其实,自格俄各自独立以来,格俄关系就一直吵吵闹闹、龃龉不断。在分析人士的眼里,格俄关系不好已并非什么新闻了,因为这是主线,而格俄关系的好转却是新迹象。近10年来,格俄关系虽一直在低谷徘徊,而且几近冰点,但始终没有最终决裂。“无休止的指责”转化为“阶段性的爆发”,双方进入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样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每个人说的好象又都有几分道理。然后,就是一个时间段的集中性的“口水战”,再然后就不了了之———这好象已经成为了格俄关系的一个主要脚本。在这“口水战”中,素有“白狐”之称的老谢时而唱白脸时而演红脸,一会儿说反话一会儿讲正话,把看客弄得云里雾里的,也把格俄关系弄得“剪不断、理还乱”。而一向“含而不露、言辞不多”的普京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总是要在闹得差不多了才出来说两句原则性的话,给格一个台阶下。这样,两国关系又恢复到了起始状态———“做最坏方面的打算,向好的方向努力”。

  这次格俄关系的“阶段性爆发”也是按着这个脚本进行的。先是近一个多月的相互指责、各执一词。格方说俄军炸了格领土,要求俄道歉。俄方说没干过,如果你说我干过你就拿出证据来。吵闹了一个多月后,格抓住平民在轰炸中遇难的机会向俄“发难”,又是“退出独联体、全部撤走俄在格境内的驻军、尽快撤走俄维和部队”,又是在联合国中指责俄方的“罪行”,甚至提到了断交。可是正在这时,外交经验丰富的老谢又在关键时刻拉住了缰绳,唱出了主旋律———“以和为贵”。28日,普京终于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在接见西伯利亚军区军官时再次强调,格俄应该联合起来打击位于格境内的恐怖分子。他列数了格方关于潘吉斯峡谷局势的一系列表态,并为老谢指出了两条路:要么与俄罗斯一起有效地打击恐怖分子,要么是瞎忙活、无功而返。

  实际上,格俄关系的症结不在潘吉斯峡谷,也不在车臣问题,而在于“一个拼命向西靠,而另一个又拼命抓紧不放”。格鲁吉亚对西方的向往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希望早一分钟进入西方社会。而俄罗斯做“大哥”久了,已经习惯了莫斯科的话在第比利斯被视为“圣旨”。因此,虽然“大哥”自己也心向西方,但却不能容忍“小弟”和西方有过于亲密的接触。这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使得格俄关系一直就没有消停过。

  按理说,俄罗斯是“大块头”,格鲁吉亚与俄罗斯斗,胜算的机会很少。但在这吵吵闹闹中还有一个“帮腔”的“山姆大叔”。自从今年年初美国大兵出现在第比利斯街头,格鲁吉亚的脊梁骨就更“硬朗”了:有了“叔叔”做靠山还怕什么呢。于是乎就又是无休止的吵吵闹闹。但“叔叔”也有自己的想法,“叔叔”是不会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成全格鲁吉亚的。这样一来,格俄关系的“局部地区小气候”就要受到美俄关系“全球大气候”的影响了。

  外高地区是一个连接“东南西北”的宝地:东西通过里海和黑海连着亚欧,西有北约的最东端———土耳其,东有资源丰厚的中亚;南北通过大小高加索山接着俄罗斯和中东。俄罗斯在此地经营了多年,虽然今不如昔,有些力不从心,但让它轻易言退也是不可能的。而“山姆大叔”绞尽脑汁,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了该地区,又怎能说淡出就淡出呢?而作为身处敏感地带的格鲁吉亚,夹在“叔叔”和“老大哥”间,其滋味也是可想而知的。(本报巴库8月28日电)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