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31日

星期

   

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即将在京开展――
你看你看城市的眼睛

实习生 郑佳雯 本报记者 徐虹

  北京石景山路2号“北京国际雕塑园”被各种建筑材料的围板围了一圈,几位老太太正扒着这些塑料板通过缝隙向里面张望。里面是“2002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的主题公园。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40多位艺术家正在进行最后紧张的打凿工作。从9月7日起,他们的作品将在这个特为举办展览而翻修的雕塑主题公园里,大放异彩。

  在工地上,满身灰尘的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于化云自豪地说:“这是截至目前在中国举办的雕塑活动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大型展示交流活动。”

  本次展览的主题是“交流、融合、超越”,将在这里展出的140件左右作品,出自34个国家的60多位艺术家及国内的100多位艺术家之手。所有展品都由来自全国各大美术学院的雕塑专家组成的12人评审团从2800多件作品中精心挑选,国外作品占了很大比例。

  城市雕塑一向被喻为“都市的点睛之笔”。法国巴黎凯旋门、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撒尿小童都很好地诠释了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品位。著名建筑艺术理论家伊·沙里宁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人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这就是说,一个城市的建筑、雕塑、环境艺术,浓缩了一个时代的印记。它们是一座城市的生命状态,反映了它的文化、历史和精神追求。

  目前我国大中型城市中,“城市主题化”、“街区个性化”、“环境艺术化”也正在成为城市居住的新法则,它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城市发展中越来越重的人文色彩。城市雕塑正是“城市主题化”的重要组成,更是城市生命形态的象征。它代表着城市先进的思想文化,代表着城市的未来。

  一位热爱“雕塑与环境巧妙结合”的魔尔雕塑的青年人说,20世纪80年代买住宅主要看面积,90年代看建筑、看装修,到了新世纪,就看设计、看艺术了。人们对城市建筑、环境艺术的认识深化了。城市雕塑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想方式和审美方式。

  目前还像一个大工地的“北京国际雕塑园”,正反映出北京城市性格、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和日趋国际化的意识,是具有先锋意识的。

  来自美国的“老莫”正在工地上打凿他的作品《织岩》。那是一个由16块长约40厘米的立方体石块和几根钢管组成的正方形雕塑。老莫以前曾打凿了30余件大小各异的《织岩》,最大的一件摆放在美国墨西哥州的图书馆门口,而如今这个是第二大的。他说:“我的每件展品都要亲自选择摆放地,亲自选择参加什么展览,而这次我选择了北京,我最希望它出现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门口。”

  如果按照组委会的初步计划,以后每3年举办一次国际城市雕塑展,第3次恰逢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那时将选出一些往年展览的精品放到奥林匹克公园里,那么老莫也许能够如愿以偿。

  在西安美术学院学习雕塑的学生赵勇一家人都是搞雕塑的。他趁暑假在组委会工作,带着记者逛了整个雕塑园。他告诉记者这次雕塑展最大的两个亮点。其一,是雕塑作品的现代感十分强,体现了中国雕塑家对国外雕塑理念的认同和接受,也体现出他们日渐宽泛的见识和艺术认知日趋国际化。在雕塑园里有一座雕塑是由一个中国学生创作的,那是一个由汽车、收音机等机器的零部件任意组合而成的一个机器人形。赵勇指着它说,这是一件极具代表性的现代雕塑艺术作品,“中国的传统雕塑以人像为主,从最早的图腾形象,到皇权形象再到贵族形象,我们的雕塑一向都很少抽象的东西”。此类现代雕塑,对于一向掺杂着政治因素、采用具象表现手法的中国城市雕塑,是一种突破。而另一个亮点,就是我们在公园里看到许多公共艺术作品。这个公园由几个主题广场组成,其中一个叫新婚广场,听说以后将在这里承办婚礼。广场前的雕塑独具匠心地起名为《伊甸园的故事》。雕塑由一个朝右的男人的脸和朝左的女人的脸组成。在他们中间是一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整个雕塑被漆成中国红色。在雕塑与底座连接的地方衔接了一块平板,为疲劳的游客或路人提供座椅。这是最典型的公共艺术作品。

  还有一个雕塑名叫《魔镜》,正面的化妆台上镶嵌着一面镜子,两边摆放着富丽堂皇的椅子,都是由金属条浇铸而成。被点缀在广场上各种厚实的石块中,这个作品显得格外轻盈。

  这样的公共艺术作品在国外是很平常的东西,街头的电话亭都可能成为公共艺术的一部分,而在目前的中国城市,这种很人性化的雕塑作品,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还很少。

  更让人高兴的是,在北京的街头将能看到这些艺术作品。据组委会副主任于化云介绍,这些雕塑作品中的一部分,会被放到北京的街头和城市融为一体。但是这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就是这些雕塑是不是找得到适宜安家的环境。所谓城市雕塑,就像城市的眼睛,可是不同的眼睛不是往任何人身上都能安的。它与环境的契合程度直接影响了城市的美感。

  一位热爱雕塑的30岁女士谈起城市雕塑的感受时说,雕塑是城市的华彩乐章,置身其间,你能听得懂这个城市与众不同的音符。但雕塑更需要融入城市的机理中去,与城市的脉络协调。而现在的很多城市雕塑都粗陋突兀,摆放在最不适宜的地方,变“养眼”为“碍眼”。

  学者顾孟潮也曾指出,发展需要城市化。城市化就是知识化,理智化,艺术化。如何把城市化和艺术化、雕塑与环境、理念与实际成熟地结合起来,这是一个课题。

  建设中的主题公园本身也存在环境与雕塑契合的矛盾。从公园正门进去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广场,广场两边就是即将摆放雕塑品的绿地,能明显看出两块绿地迥然不同的设计风格。赵勇用了“浮躁”来形容左边的那一块,而右边的则质朴许多。

  去过许多国家,对国外著名的城市雕塑非常熟悉的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魏小明说:“这里是北京的十大奥运绿地之一,实际上并不是最理想的雕塑公园所在地,但是这里面积大,一共有600亩,我们就来了这里。专家组刚进来的时候,左边那一块绿地差不多已经搞好了,弄了许多花岗岩、喷泉什么的,这与国际惯例的主题雕塑公园相去甚远,在我们的建议下,右边那一块就没有那样做。”

  在场一位国内雕塑家则说,这是艺术家和规划部门没有及时沟通的缘故。他说:“中国的雕塑家有时是很被动的,尤其是搞城市雕塑的,通常就是规划部门先规划好整个环境,而他们通常不一定懂雕塑,后来发现什么地方缺了些什么,就叫雕塑家去做一个东西放在那里,结果就可能不伦不类。”

  让城市有美丽的眼睛,这次的北京国际城市雕塑展,只是一个起步。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