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5日

星期

   

都市观察
在博客世界分享和交流

本报记者 蒋韡薇

  网络时代有那么多新鲜的东西让你应接不暇。你不敢不知道BBS,不敢不知道EMAIL,不敢不知道ICQ,现在,如果你不知道WEBLOG,就又落伍了———

 

  也许你还不知道什么是“博客”,但是你也许听说过德拉吉;也许你还不知道德拉吉是谁,但是你一定知道莱温斯基和克林顿的绯闻;对,德拉吉就是那个全世界最早报道这一事件的人。

  他在互联网上发布这则爆炸性新闻,比任何一家传统媒体都要迅速。他被公认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博客”———Weblog。

  全球历史最悠久的新闻机构之一法新社,将他列为“20世纪最具推动力和影响力的10大人物之一”,与CNN创始人泰德·特纳、电视发明人约翰·拜尔、无线通讯之父马可尼等名人并肩。而他所有的武器,仅仅是一个他自己的个人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Drudgereport)。

  根据Nielsen /NetRatings的互联网监测报告,2002年7月份前20名新闻网站中,排名第20位的,就是德拉吉报道(Drudgereport)。而前19位全是CNN、《纽约时报》、Yahoo等超级媒体巨头,许多有着传统媒体巨大的资源为背景。而德拉吉报道却完全是一个人的网站,是一个人的媒体。

  美国大选戏剧性的过程,以及“9·11”恐怖袭击等,每一次重大的新闻事件都成了博拉吉报道的最佳宣传。“9·11”事件那些日子,网站访问量节节升高。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他的网站因为过于繁忙而根本挤不进去。

  博拉吉的成功,被认为是博客所代表着的“新闻媒体3.0”的成功:从旧媒体(old media)到新媒体(new media)到自媒体(we media)。

  “博客”,Weblog,或Blog,被方兴东,“博客中国”网站的发起人,翻译成“博客”。

  他介绍说,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通常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从有关公司的构想,到新闻、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应有尽有。那些写Blog的人,被称为Bloggers。而“博客”网站和其他网站最大的区别,就是把“链接”这一网络特有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博客的网络日志,被简单定义为“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它是个人生活与网上事件的一种奇妙混合,一段段的日志按时间排列,我们得以清晰地看出网络知识积累和演进的痕迹。

  登陆“博客中国”(www.itsway.com或者www.blogchina.com),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站点:没有广告、没有装饰,除了标准字体,只有斜体、加粗两种形式。它甚至没有色彩,只是一个白底黑字的网页。

  “可是它是EMAIL、BBS、ICQ以后最新的网络应用。”现在,方兴东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在晚上把自己一天所看到的互联网上关于IT的有价值的信息写下来,贴到“博客中国”上,并且把他所引述的这些文章的原文做上链接。任何一个对原文感兴趣的读者,只要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浏览全文,而不必像过去那样,用搜索引擎检索。

  “在这个意义上说,博客就是一个人工智能引擎,它可以过滤掉那些没有价值的信息。因而,每一个博客都是个性化的。”方兴东很有自信地说。

  博客也因此被称为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做这种文摘的那些“博客”,首先必须是个知识渊博的人,他有足够的资源,知道到哪里去找最新、最有价值的东西。同时,博客还必须是个懂得分享乐趣的人,愿意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大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和大家分享知识的。”一位热爱“博客”的学者说。在他看来,“博客”最重要的意义,是一种全新的知识管理手段。

  互联网评论家胡泳说:“博客现象之所以重要和值得我们关注,不是因为某个人的网络日志有多么好,而是因为网络日志彼此链接的方式打破了我们熟知的交流常态。”“网络日志从不孤立出现,在浏览日志的时候,你很快会意识到它们构成了网络社区的基础交流平台。社区内的人利用网络日志分享彼此的生活。”

  博客出现于1998年,但到了“9·11”后才开始大流行。现在在美国,关于“9·11”最精彩的报道,都不是来自传统媒体,而是来自博客世界。方兴东说:“因为经历过这场灾难的人们,都觉得生命的脆弱,希望与人分享生命的感受,而博客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博客,你不需要掌握很多计算机知识,只要你会发EMAIL,你就会成为一个博客。”

  在互联网上,有一些网站可以让网友设立账号及发表Blogs。方兴东的“博客中国”,虽然开张不久,也已经有了两万多的访问记录。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