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5日

星期

   

电话粥是人际交往的渴望 但不能代替面对面

天津耀华中学心理辅导教师 张丽珊

  刘芳宇的访谈只是揭开了中学生“煲电话粥”神秘面纱的一角。相信许多家长老师在满腹好奇之余,也有点隐隐担心,孩子“煲粥”会不会耽误学习?会不会择友不善?有什么话非要悄悄在电话里说呢?实际上,这是孩子们的内心需求决定的,那么,“电话粥”满足了他们什么样的心理需求?

  寻找心灵的退守,获取同龄伙伴支持。进入青春期,纷繁复杂的适应性问题摆在学生们面前。生理适应、学业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和社会适应无时无刻不在给学生们出难题,而无论哪种适应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引起学生情绪的波动。而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寻找一个出口则是他们自发的自我保护行动。文中的李卉是被同学们称做“向阳花”的学生,但为了这些所付出的代价只有她心里最清楚。当初中老友打来电话,她的郁闷、烦恼和委屈一下子倾泻而出,老友和她不在同一个环境中,彼此没有任何利益冲突,这使李卉不必有顾忌,不用遮掩。而从同龄伙伴中获得的宽慰、支持、评价,是她迫切需要的。此时,她只是需要有人静静地倾听,甚至不需要安慰,因为她清楚说完这些,她还是要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另外,人们对电话里说的话不会太在意,电话说的话比面对面说更容易被遗忘,所以在电话里倾诉苦衷,对自己的公众形象影响较小。

  更易于激发心理的潜能。两个人通过电波交流,在一种安静的、不被外界客观因素干扰的环境中交谈,将所有的精力和智慧都集中在谈话中。聊天的过程中还可以不断梳理思路,将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达清楚。许多口吃的人在电话中因为没有了人际紧张和焦虑,说话都变得流畅,电话中良好的自我形象会帮助他们建立人际交往的自信心。有的学生还通过“电话粥”来消除同学或朋友间的误解。

  中学生煲电话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们渴望与人交往的愿望,这个年龄是最渴望朋友的。但不可否认,少数学生出现了“煲粥”成瘾的倾向,明明可以在学校解决的问题留到家里“煲电话粥”,影响了自主学习的时间。长此以往,必然遭到家长的反对和禁止,形成冲突。因此,打电话也要注意“火候”。

  而且,虽然“电话粥”有其独特功效,但它毕竟不能代替人际交往,它只是沟通的一种辅助手段。处于成长期的年轻人要锻炼人际交往能力,还必须学会在现实社会中与人打交道,处理交流中的矛盾,在面对面的真实环境中感受自我和他人。像文中的李卉,由于她的“干部”身分,要处理和面对的问题较为复杂。确定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改善目前的“孤立”状态,获取支持,这些都是需要从现实环境中学会的。

  家长在了解孩子“煲电话粥”的心理动力之后,最好不要过分干预,更不要“监听”,这将直接影响孩子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引起孩子的怨恨。而且,孩子会更加巧妙地回避家长,有什么话不对父母说,使家庭教育出现盲区。

  减少孩子电话粥的最有效方式就是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理生活,成为孩子的心灵退守。当孩子在遇到心理上困难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父母,他们能将自己的情绪向父母倾诉,则是家庭人际沟通的最大成功。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