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6日

星期

   

徐冠华:原始创新要敢冒必要的风险

本报记者 邓琮琮

  ■本报成都9月5日电

  “加强原始创新,必须鼓励冒必要的风险,宽容可能的失败。”2002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上,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作了中国学者的第一个特邀报告,就我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多年空缺的问题,开宗明义地谈了他对中国原始创新不足和机制上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

  据统计,在产业技术领域,我国的发明专利只有日本和美国的1/30、韩国的1/4,特别是高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为跨国公司所有。跨国公司通过抢注专利,特别是高技术领域的专利,设置了重重的专利壁垒。如果我国一味在这种技术基础上发展产业,就会在专利问题上和跨国公司产生诸多的法律纠纷。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们有再多再好的成果,再接近国际水平,也很难形成新的产业。

  徐冠华认为,我国原始创新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指导思想上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产业和高技术发展中,我们主要立足于跟踪当前的国际先进水平,习惯做外国人已经做过的工作,因为这些工作成功的把握比较大。我们对科研成果的评价,最低也是国内先进水平,再就是国际先进、国际领先水平,几乎没有遇到过哪个项目失败,这本身就不符合科学技术探索的客观规律。

  他认为“必要的风险”还包括要重视对非共识项目、多学科交叉项目的支持。如果等到大家意见都一致了,或多数人的意见都一致的时候再做,往往已经失掉了创新的机遇和市场的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决策失误相比,不决策将是最大的失误。科技领导人和科学家面对创新中的意见分歧,要敢于决策,敢于承担责任。

  原始创新和专利战略是密不可分的。据有关资料表明,在生物工程领域,美国拥有的专利占世界该领域专利总量的59%,欧洲占19%,日本占17%,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只拥有5%;在药物领域,美国拥有51%的世界专利,欧洲为33%,日本为12%,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占4%。现在外国企业特别是大的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争议大量的发明专利申请作为抢占中国市场的前导。这将使我国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的专利制约。

  徐冠华指出,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制定了《拜杜法》,核心是规定由政府经费所支持获得的发明专利,原则上归发明者所在的机构所有,并给发明人以奖励,这对美国专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最近,财政部、科技部也已经制定了类似的政策,相信这会对中国的专利战略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