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13日

星期

   

时评应该是社会科学的普及阵地

邹云翔

  近来在人民网读了很多关于如何写时评的文章,也参加了有关争论,我得到很多启示。如果说讨论时评应该是什么样的文体,是一个表面问题的话,那时评是什么,我想更是一个触及本质的问题。

  作为一个学习社会科学的人,我常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人们谈到科普,总认为是自然科学的普及,而对社会科学的普及,却不予涉及?其实我们从当年鲁迅弃医从文的举动中就能看到,社会科学的普及,其重要性并不逊于自然科学———对于社会中沉默的大多数,社会科学将在唤醒其心智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由此我感到,时评应该起到普及社会科学的作用,以时评作者的理性思考给人以启示。所以我认为时评不应是感性的喧哗,也不应是简单的谩骂,而应是理性的思考。

  从时评文章中我学到很多东西。例如,乔新生教授写的一些文章让我受益很多,我想这与其深厚的社会科学素养有很大关系,一些社会现象由他娓娓道来,往往给人全新的感觉。我想大多数人跟我一样,愿意从时评中学到自己不了解的东西,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

  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认为时评只是社会科学者的专利,他人无缘涉足。但是我想,无论谁写时评,总要借助自己的理性,关键是写出自己的所悟所感。

  而近来读的一些时评文章,总体感觉一个字:累。那边才出一个新闻,这边众写手就一起写了,你道好,我就道不好,如此这般各种媒体一片沸腾,但是持续不到三天,迅速降温,另炒其他问题。很多时评作者,往往只求时间上能够赶上,质量上却很难顾及。他们永恒不变的一个思路模式:官方政策不对,贪官更坏;强者错误,弱者可怜……我常想,有的作者是不是可以编个软件,有什么事件发生,将有关要素输入自动生成文章。很多文章停留在让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次上,没有理性,只有炒作。比如武汉禁戴鸭舌帽上银行一事,很少有人讨论:行政权是否就绝对不能对个人权利进行限制?如果能,限制的度是什么?为什么警方的限制是种过度的限制?无疑这要借助有关宪政的观念,但这样的文章很少;纵有,也是一出来就人人喊打———在感情支配下,谁还会容你理性思考!

  我想时评作者固然需要动作快,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见人所未见,而不是读后让人感到: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能写出来。说实话,人所众知不是新闻,道人所未见才是真功。因此,我认为既然时评担负着普及社会科学的重任,那就应该真诚为文,而不应一味炒作,将时评当作花边新闻来搞。时评作者应该在每篇文章中有一些货真价实的东西,而不是处处只流露出感性的冲动。

  对于报纸的时评编辑,我想,选用文章时更应坚持理性,而不是以奇声怪谈来惑众。真正的理性是不朽的,坚持下去必能提高媒体的品位。

  时评,我们凭什么要评,我想,就是为了理性。由于社会科学中已经总结了人类的理性,所以我认为,时评同时也应该是社会科学的科普阵地。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