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22日

星期

   

他给炮兵装上锐利的“眼睛”
――记中国华阴兵器试验中心高级工程师闫章更

本报特约记者 刘程 通讯员 刘冰

  “轰”地一声炮鸣,一枚新式火箭弹喷膛而出,似一柄利剑冲向苍穹,在空中抛下一条白色的弧线。几分钟后,远方传来报告,弹体准确落入预定目标区———一项新的火箭炮试验近日在中国华阴兵器试验中心试射成功。

  站在空旷的靶场荒地上,闫章更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项试验表明,他率领课题组编拟的新射表已完全可以用于实战。

  炮弹呼啸,弹道留痕。在这片被称为“和平国土的战场”上,射表专家闫章更已忙碌了近40个年头。从迫击炮、加农炮、榴弹炮到高射炮、火箭炮,从陆地火炮到海洋舰炮,再到飞机航炮,闫章更用心血和智慧给炮兵装上了一双双锐利的“眼睛”,也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留下了一条闪光的轨迹。

  闫章更告诉记者,一张射表看起来简单,但它包含着数学、统计学、大气力学、空气动力学等多个专业学科。编拟一个射表,有时要用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每一种火炮都需要一个射表,如同轮船需要导航仪确定航向,火炮需要射表校正弹道。

  30多年前,当闫章更还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时,他就开始了在射表技术王国里的苦苦探索。

  那时,中国常规兵器试验是“洋本本”的天下,没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射表。年轻气盛的闫章更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一次,闫章更接了一项迫击炮榴弹射表的紧急编拟任务。制订方案、试验、运算,一切都按闫章更的周密计划顺利地进行。很快,迫击炮榴弹射表如期编拟完成。评判射表是否合格有一套检测标准,我国应用的这套标准是从国外引进的,早已列入靶场通用的《专家资料》中。责任心促使闫章更用这套标准对自己编拟的射表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结果出乎意料:射表不合格!

  闫章更经过重新测算,大胆地提出:“洋标准”错了!

  上级决定,调200发炮弹重新进行试验,鉴定闫章更的射表。

  炮弹呼啸着划过天际,又像长了眼睛一样纷纷落入目标区:精度大大超过了设计指标!

  在总结大会上,试验指挥部宣布:闫章更编拟的射表非常精确,南方能用,北方也能用;冬天能用、夏天也能用。

  闫章更没有止步,他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研究探索,建立了中国火炮射表评估新标准,为我国常规兵器试验技术树立起第一个自主创新的品牌。

  1991年,海湾战争中集智能化、制导化于一体的常规兵器在战场上大显身手,引起各国军事专家的强烈震撼。闫章更从中发现,“实弹自由飞纸靶”技术已经应用于实战。

  这是一项应用于火炮射表智能化发展的前沿技术。早在两年前,闫章更就已着手研究。当时,兵器中心获悉国外“实弹自由飞纸靶”技术取得突破,派闫章更等人赴国外考察。可是,当他们到达某国时,这个国家却突然撕毁协议,不让参观,不给资料,实行技术封锁。

  回国后,闫章更奋笔疾书“自强”两个大字,贴在办公室最醒目的地方,发誓一定要研究出中国自己的“自由飞”。

  试验和研究一次次地失败,他一次又一次地从头再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闫章更带领课题组终于突破了“实弹自由飞纸靶”技术,成功地建立起可与火控系统智能集成的射表模型,而且在精度相同的条件下比国外解算弹道速度提高40%,使我国射表编拟技术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用尽可能少的抽检数量获得试验数据,是世界兵器试验鉴定技术的发展趋势。闫章更很早时就感觉到,小样本单发命中概率问题必将成为世界常规兵器试验技术前沿领域激烈争夺的焦点,也是横亘在我国常规兵器试验靶场上的一道屏障。

  闫章更决心要超越这个屏障。那段日子,闫章更废寝忘食,完全沉浸在一种忘我的境界里。到1997年,闫章更终于解决了小样本单发命中的精度评估问题。这项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被编入导弹鉴定试验教材。

  今年63岁的闫章更,眼睛已从高度近视变成了老花眼,捧着射表手册判读时,头越来越低,双眼常常流泪,闫章更说:为了擦亮炮兵的“眼睛”,我的付出———值得!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