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2日

星期
 
中青在线小调查
本届亚运会,您最关注:
中国能否保持亚洲体育霸主地位
国奥队能否进身亚运足球4强
游泳项目能否重演辉煌
公正、公平能否得到充分体现
能否有新的世界纪录被打破

   

课堂连战场――记空军工程学院一系

卫转业 郭凯 李常明

  初夏的一天,高原某机场。两架新型战机风驰电掣般地呼啸着划破长空,直刺蓝天。

  “成功了!成功了!”地面上,欢呼声汇成一片。此次某型新机高原作战研究试验的圆满成功,特别是起降禁区和技术极限的突破,标志着我军新一代主战飞机的攻防作战空间实现了新的飞跃。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空军工程学院一系。

  “只有远离战场的实验室,绝不能有远离战场的课题!”在一系高层次人才群体中,这句话成为他们科研攻关的一个注脚。某型飞机原来加一次油最快需要出动4辆加油车,12个人操作才能完成,大大制约了飞机的快速反应能力。1998年,一系下决心对该型飞机的地面压力加油系统进行改装。陈廷楠、李应红、曹克强等教员主动请缨出战。

  寒冬腊月,试验中心北风刺骨。为避免室内因煤油分子积聚发生火灾,他们打开了所有的门窗。经过无数次的计算和试验,他们终于在国内首次采用数字式智能控制器,实现了大流量、多功能、多档位压力加油,使我军有了第一套数字式重型战机地面压力加油系统。现在,该型飞机只要两个人15分钟就能完成加油。

  “教员面对的不是黑板,而是战场;学员面对的不是试卷,而是战场。”在一系的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这个思想。

  几年前,该系的一位老教授到部队搞调研时,目睹了一件让他揪心的事:本系毕业的两名学员,由于迟迟上不了岗,只得在中队的厨房里帮助做饭。

  一种危机感袭上了专家教授们的心头。他们认识到:只有按照部队的需求超前培养人才,把课堂向战场延伸,拉近战场与课堂的距离,才能培养出“打得赢”的人才。

  为部队超前培养人才,必须使平面教学模式向立体化教学模式转变。为此,一系的教员们采用仿真、多媒体演示、实物与挂图相结合等方法,先后建起了战斗机仿真实验室、飞机实验厅,还解剖了3架飞机,使学员们能直观形象地了解飞机工作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情况。

  “故障教学法”是一系教改的又一创新点,就是让学员在“故障”中进一步了解飞机及武器装备的构造和性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他们建立了多机种、多功能的综合试车实验室———试车台。在这里,首先由教员指出故障状态,然后让学员进行原理排故,最后由教员讲解。这种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少学员毕业后很快成为新机部队的“香饽饽”。

  夏日的一个深夜,忙碌了一天的李曙林教授刚躺下就被电话铃声叫醒。原来是南方某部队打电话来求援:该部一架正在执行夜航任务的飞机出现空中飘摆,经多方矫正仍无济于事,技术人员束手无策。李曙林教授听完后一骨碌爬了起来,从柜子里拿出一个行李包就出发了。

  他带领两名教员乘火车、坐汽车、走山路,16个小时后到达驻扎在南方一个山沟里的部队。在又潮又热的停机坪,他们整整忙了两天三夜,终于查出了原因并彻底排除。

  部队的需要就是命令,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一系依托强有力的高层次人才库的支撑,为空军各部队提供了迅速优质的服务,部队官兵们亲切地称之为“机务110”。

  1999年的一天,国庆50周年阅兵在即。某受阅机的发动机突发“喘振”。剧烈的“喘振”会导致空中停飞,威胁飞行安全。李应红主任接到报警后,当天就组织专家调研、会诊。他们奋战十几个昼夜,跋涉几千里,终于提出了以优化系统进行防“喘”的解决方法。几个月后,该机以矫健的英姿参加了首都国庆50周年阅兵。

  时刻绷紧战场这根弦,一系的师生们把眼光放得很远很远。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