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12日

星期
 
中青在线小调查
您关注十六大的首要途径是:
互联网
报纸
电视
广播
短信订阅
邮件订阅
    

   

亲历
车市火暴养肥了“拼缝”

本报记者 刘元

  拿着那个自称是一汽特许销售代理公司销售经理的名片,我们进了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销售大厅,按照名片上的摊位号找那家公司。

  为什么找?一是朋友看中了那辆被他推销的车,而且认为车价比第一家公司少3000元钱。二是我们想知道那人是否该公司的销售经理。如果是的话,我们就按名片上的手机号给他打电话,委托他买车。

  “我们想找你们公司的这位经理。”在那家公司的摊位,朋友把名片递给一个女人。

  “我们公司没这人,我们经理在这儿呢。”她接过名片,递给旁边那个被称为经理的男人,说,“呵,印我们家名片的还挺多呢,这帮人比我们还正规呢。”

  那经理看了眼名片说:“他早就被开除了,听说现在在外面‘拼缝’呢。”

  “为什么被开除?”

  “因为欺诈消费者呗。他开低价,等人家买时再多要钱,引起了纠纷。”经理说。

  没想到又碰见个“拼缝”。至于我们想买的宝来,那家公司目前断档。经理一脸严肃地指点了我们一番:“买车到专卖店或一汽的特许经销商那儿买,别和四处乱窜的‘拼缝’打交道。他的车卖给你,如果车出了问题,很难再找到他,即使找到了,他也不认账。”

  我们在大厅里看见一家挂着“一汽-大众汽车特许销售代理”招牌的摊位,就进去询问宝来1.6自动档的价格。

  坐在办公桌前戴着胸卡的女人还未搭腔,两个尾随着我们进来的壮汉先声夺人。一个说:“18.38万元。”另一个说“现在没车,库里有,要提得加2000元。”

  他们一看就像“拼缝”的,见我们不理睬,俩人悻悻地走了。“你们别信他们那帮人,他们都是打架不要命的主儿,他们在我不敢说价。”那女人说,“现在还有一辆碳黑蓝色的,18.18万元,今天买还能便宜。”

  朋友喜欢的正是这种颜色的车。她问:“我诚心诚意想买,你就说个底价吧。”

  “可以再便宜3000元,还能送价值近1000元的地胶、脚垫、膜、香水……”

  “上保险有优惠吗?”

  “15%。”

  朋友最终花17.88万元买了车。临出门时那女人叮嘱我们:“这个价你们别跟那帮人说,他们带人来我们不给这个价。我们是给公司挣钱,他们是给自己挣钱。”

  事后我们算了笔账,如果在那个河北的“拼缝”带我们去的公司买,购车款、保险费和装饰品要多花8000多元,如果委托那个北京的“拼缝”买,要多花4000多元。而这些无疑成了他们挣的“黑”钱。

  经销商对“拼缝”也很反感,认为“拼缝”抢了他们的生意。车市一些专卖店的门上都挂着“谢绝中介”的告示;一位经销商在展示的10多辆车窗上都贴着“重要启事”:“请购车的客户与本公司穿戴白色长安铃木的工作人员洽谈购车事宜,如与中介洽谈,有关车辆以后相关事宜,本公司概不负责,后果自负!!!”一位经销商告诉我们,有些“拼缝”是有组织的,用对讲机进行联络,扰乱市场秩序。

  “拼缝”是个令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管理人员头疼的问题。办公室主任宋洁告诉我:“原来他们人不多,就是些北京的闲杂人员,最冷清时十几个人拼一辆车,赚200元。随着近年来车市的火暴,老‘拼缝’们有的凑钱租了摊位改行‘拼车位’了,还有挣大钱的自己当上了经销商。‘拼缝’逐渐换成了外地人。看到市场有钱可赚,现在干这个无本万利生意的人越来越多,随便扒拉俩都比我们收入高。”

  “车市是一个自由出入的地方,很难区分消费者和‘拼缝’。我们虽然每天都在清理,但手段有限。而且他们与票贩子、假证贩子不同,几乎无赃可查,就算被抓住,也没有什么法律法规能对他们进行处罚,只能对他们说:‘我们市场不欢迎你。’碰到有人一口咬定是消费者,我们也为难,为此发生过多次冲突。”安保队长李爱民无奈地说。

  听说今年夏天有位女士通过“拼缝”买了一辆特别优惠价的赛欧车,比市场价便宜2000元,还免费享受了上保险、验车、领牌照等一条龙服务。一个多月后,她在停车时不小心将车尾灯撞在水泥柱上。当她拿着车辆保险单去索赔时,才知道自己拿的是一份假保单。再到汽车交易市场找那个介绍人,已不见踪影。直到有人告诉她:“你被‘拼缝’骗了。他先与你讲好价钱,然后从车商那里提车卖给你,从中获取差价不说,根本没给你上保险。”她才恍然大悟:“听‘拼缝’说这车是厂家直销,所以价钱低。谁知他给我的却是5000元的假保单,到头来我还多花了3000元。”

  宋洁说:“经常有消费者反映,来了后被‘拼缝’围着纠缠,没有安全感。我们能做的就是把他们的行为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度上,只要他们不强买强卖,就相安无事。同时利用广播、宣传品等不断提醒消费者,不要与身份不明的人交易,要找有工作牌照的销售人员咨询。”

  据悉,今年3月底,北京朝阳警方公开逮捕了4名长期盘踞在亚运村市场附近敲诈勒索、抢劫汽车销售的恶霸。北京市工商机关曾对“拼缝”行为进行过多次打击,一个季度就清除过80多名“拼缝”。但由于这些人善于“打游击”,在市场上一直是屡禁不止。

  其实,“拼缝”不是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特产”,各个汽车市场都活跃着“拼缝”。据有关部门调查,汽车交易市场的“拼缝”主要向以下人群行骗:一是贪图便宜的购车人,图一时便宜,等车出了问题,才明白得不偿失;二是慕名而来的外地购车人,因不了解市场情况,很容易被“拼缝”的专业话语说动;三是没有市场经验的购车人,一些有购车意向的消费者虽听说过“拼缝”,但对其了解甚少,进市场看各种各样的车看花了眼,忘记了对“拼缝”的防备,往往谁的态度好,就找谁买车,被“拼缝”钻了空子。

  据悉,针对汽车市场“拼缝”欺骗消费者购车的各类问题,为了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消协日前特发出消费警示:买车要防“拼缝”人。

  (完)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