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14日

星期
 
中青在线小调查
您关注十六大的首要途径是:
互联网
报纸
电视
广播
短信订阅
邮件订阅
    

   

300亿元图书卖不动?没那么可怕

本报记者 陈娉舒

  在日前举行的一次出版业研讨会上,透出这样一个信息:我国图书库存达300个亿。相关分析说,都是跟风出版惹的祸。

  记者以“图书积压”为关键词在网上进行搜索,得到的新闻条数之多吓人一跳,铺天盖地的报道似乎印证了图书大规模积压的事实。

  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统计处负责图书库存积压方面的数据调查收集工作。该处焦处长向记者提供了2000年和2001年的图书总库存,分别为“36.47亿册、总金额272.68亿元”和“35.54亿册、总金额297.57亿元”。

  记者注意到,与2000年相比,2001年的库存册数降低了近1亿册,但库存金额却上涨了将近15亿元。对此,有关人士解释说,“书价在提高”应该是一个原因,同时,“图书”概念是包括了中小学读物、教辅在内的出版物,而后者近年的出版变数很大,这可能也是库存册数减少而金额增加的原因之一。

  焦处长承认,“图书库存在逐年增加”是事实。“但是,统计数字反映的是‘库存’问题,这与‘积压’不是同一概念。”她说,图书出版需要一个库存量,这个量,肯定是经过出版单位的精心计算。“库存”含有一个中转、流转的过程,库存是可以逐年累计的,多年前的书,如果没得到及时处理,如削价出售、卖废品、化纸浆等等,就有可能一年年带着滚动计算进了库存量。目前,该处调查统计到的数据,是图书库存总量反映,其中自然包括“积压”的那一部分图书,但具体积压了多少,眼前的这些数据不能很精确地反映出来。

  与其他国家比,目前我国图书库存量是否在一个正常的范畴内?焦处长表示,其他国家的图书库存积压资料他们没有掌握,无法做横向比较。至于库存量达到哪个比例是最佳的出版运作、超过多少量就是由正常库存转化成非正常积压等等,目前我国并未开展这方面的分析研究。

  此外,诸如图书库存的结构———换句话说———年年在仓库里“躺着睡大觉”的都是哪些方面的书?

  焦处长说,调查数字不包括这些类别统计,“库存结构方面的数据你大概在哪里也得不到”。焦说,“只有出版社自己心中有底”。

  至于图书积压,焦处长认为“有”,但是不是就是“盲目出版”、“跟风出版”引致积压,还不能一概而论。她说,如今大大小小的出版社原则上均已纳入正常的市场运作轨道,如果不经过核算,盲目出版,造成书走不动,最终吃不了兜着走的还是出版社自己。这种傻事,出版社决策者不会去做。

  中国青年出版社营销总公司策划部主任吴方泽也赞同这一观点。他强调,要区分“库存”和“积压”的不同。他说,不能简单地说“某一时刻,哪儿哪儿图书库存积压300亿元”,这是一个无效概念,没有意义。“比如说,刚刚印出1万册新书,尚未来得及发出去,是算库存还是算积压?!”吴方泽认为,一般来讲,包括退货、备货在内的库存,占总码洋的10%左右,应该就算是正常值。真正的“积压”,是那几类书,一本也走不动,“死掉了”!

  图书出现积压,吴方泽认为主要是出版社“对市场判断失误”而不全是“跟风”的错。但就算“跟风出版”不是图书积压的罪魁祸首,这股歪风也确实正劲刮着。据说,目前出版跟风最厉害的是少儿读物和教辅作品。以《十万个为什么》为例,其跟风读物最多时达519种。

  广东教育出版社文科教材编辑室的黄红丽对教辅及少儿读物的跟风出版深有感触。黄透露,今年10月福州全国书市上,就出现了几乎所有出版社都打教辅品牌的非正常情况,而这些出版社原先都是各有各的出版定位和侧重点的,有的根本与教育领域无关。她举例,这几年湖北黄冈升学水平高,争相抢吃“教辅饭”的出版社也聪明转向,由前几年大打“海淀牌”转而打“黄冈牌”。仅在福州书市,黄红丽就发现,高举“黄冈”品牌的教辅就有《黄冈兵法》、《黄冈新题库》等七八个版本。

  尽管并非真的有价值300亿元的图书卖不动,但抄袭概念,品牌重复,跟风日重,的确是图书出版业面临的问题。有人甚至断言,这股歪风酿就的已不单单是大大小小出版社仓库里数以亿计的滞销图书,更严重的是———它正在一点点扼杀掉出版界的创新能力和出版良知。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