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21日

星期
 
中青在线小调查
    数码产品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您觉得除手机外,下列产品中您最希望拥有的是:
优盘——移动存储器
录音笔
数码相机
mp3音乐播放器
掌上电脑
PDA产品
CD机
数码摄像机
    

   

《腾飞的龙》与我的中国缘
――访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

本报记者 陈为民 石洪涛

  要想了解中国,首先应考虑到,中国不能用一种标准答案来作出定论。那是因为中国太大、太多样化、也太复杂,因此,根据人们对中国所持的立场和观点的不同,其见解也各不相同。或许把中国视作任何人(连中国人自己)都很难解开的一个巨大谜语,是最恰当不过的。

  …………

  如今,中国的发展速度快得令人吃惊。看到中国的人,无不对它的发展速度感到恐惧,有些国家甚至推出了“中国威胁论”。以至于我们在一年前、两年前,甚至是最近才获知的消息,在中国有可能已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于有关中国的问题,我们应考虑到中国的变化速度。同时要记住,把上一年或是几个月前听到或看到的情况,当做是目前中国的情况,则会发现很多都是错误的判断。———摘自金夏中《腾飞的龙》

  今年是中韩两国建交10周年。仅仅在10年间,中韩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就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如今,中韩两国经济的发展令人艳羡。本月,北京“现代汽车”的产品正式下线,拉开了韩国在华投资的新的大幕。据最新统计,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还是在这个月,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亲历和研究中国的结晶《腾飞的龙》一书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发行,又为中韩建交10周年锦上添花。

  作为一名资深外交官,金夏中大使见证了中韩建交的整个历程。在驻华大使任上,又恰逢中国进入新世纪的发展阶段。用金大使在《腾飞的龙》一书序言中的一句话来形容说,这就是他“与中国的缘分”。日前,本报记者就《腾飞的龙》一书的出版,采访了这位有着“中国缘”的韩国驻华大使。

  记者:《腾飞的龙》在中韩建交10周年之际出版,但金大使这本书的素材积累和出版酝酿一定有些时日。请金大使介绍一下出版这本书的初衷。

  大使:我于1965年考入汉城大学中文系,后于1973年初进入韩国外交部。打那时起,便开始认真关注中国问题。凡是与中国有关的问题,都悉心研究,认真记录。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开始担任韩国驻华使馆公使。当时,由于两国建交不久,很多韩国人非常关注中国,但真正了解和理解中国的人却不多。尽管自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中国人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还有许多包括韩国人在内的外国人对中国抱有不正确的看法。为此,我感到有必要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每当我见到来中国访问的韩国人,都要对他们说,中国不是你们想象中那样的国家,你们应该正确地了解中国。有时,这样的演讲一周要进行好几次,我感到很疲劳。这时,有人也来劝我:“你这么了解中国,不如写本关于中国的书,向更多的(韩国)人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

  于是,我从1994年开始收集资料,准备执笔写这本书。1995年1月,我奉命回国,使这本书的撰写暂时中断。直至去年我出任驻华大使后,才重新开始执笔,使这本书最终得以面世。《腾飞的龙》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汇集和归纳了多年来我所见到的外交官、政府官员、学者以及舆论界、文艺界等中国各界人士的宝贵意见得来的。他们对我提出的问题坦诚地予以回答,为本书今天得以面世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借此机会我再一次向他们表示感谢。

  记者:记得金大使曾说过,这本书里面有许多内容是为了使韩国商界人士了解如何与中国打交道所做的演讲。从这本书的内容可以看出,金大使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的现状有着深刻的了解和透彻的观察。它不仅是包括韩国人在内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权威读本,同时,也是中国人正确认识自我的镜鉴。但我们注意到,这本书是用中文出版的,请问金大使,是否有出版韩文本的意向?

  大使:这本书是为了那些非常渴望了解中国,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找到了解中国正确方法的韩国人和其他外国人而写的。本来是应该先出版韩文版的,但还是中文版捷足先登了。这是因为我想先得到中国读者对此书的评判。也就是说,在把我对中国的认识介绍给包括韩国人在内的外国人之前,先得到本书叙述的对象中国人的评价和鉴定,这能够使我在今后更加完善本书的叙述。这也是先出版中文版的主要原因。因此,我衷心希望中国的读者对本人拙作的不足或不妥之处给予诚恳的批评与指正。我想经过这些过程把书的内容修改得更加符合实际之后,视时机再出版韩文等外文版。

  记者:金大使在中韩建交以及后来走马上任驻华大使职位,长期致力于中韩关系,可以说您事业的辉煌时期都用在了中韩关系的发展上。请问金大使,可否说说您在中国经历的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和给您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人。

  大使:自从1986年担任韩国外交部中国处长以来,我一直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在过去近30年的外交官生涯中,一半以上都在与中国问题同呼吸共命运。在此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举世瞩目的成果,而且还有幸与许许多多的中国各界人士见面,这些都是我的珍贵人生经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1992年参与韩中建交谈判并实现建交,以及去年出任驻华大使。那是因为,诚如我在这本书中所讲的,从我年轻时起已怀有的“人生三大梦想”,即成为外交官、参与韩中建交谈判,以及担任驻华大使。其中两个梦想都是在中国实现的。

  可以说,对我印象最深、也是我最尊敬的中国人,当属我从未谋面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同时也是韩中建交的最大功臣邓小平先生。我想,如果没有邓小平先生的远见卓识和英明决策,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以及飞速发展的韩中关系。

  记者:金大使在《腾飞的龙》一书中,专门辟出章节来论述中国人的气质。应该说,中国人的气质是中国人所处的特有的自然环境、思想文化背景和历史的积淀形成的。作为一位长期从事对华工作的外交官,您对中国人如何适应和面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一定有精辟的见解,您能否从韩国人气质的对比上加以论述?

  大使:中国人的气质是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中国独特的自然环境、思想文化以及历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国人的气质有尊重道义、崇尚礼和仁、平和与善行、宽容与稳健、重视节操、勤勉与节约、勇敢、爱国心等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这些品德在其他民族身上是难以找到的,是中国人特有的气质。

  与此同时,很多中国人的气质中还存在一些如过分强调圆滑与忍耐、美化知足精神、过分怀念过去的荣耀等缺陷。中国人气质中这些消极和保守的特征,与如今飞速发展的社会趋势有些不相符。相比之下,韩国人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具体表现在勇于进取和极大的凝聚力。如同在几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所看到的自发组织募金活动,以及今年世界杯期间犹如洪水爆发般涌向街头的助威队伍。正是这种气质,使韩国在今年的世界杯上书写了进入四强的神话。但是,韩国人却不具备中国人所具有的很多美德。我期待,今后两国人民通过相互交流,彼此取长补短,从而不断提高各自国家的竞争力。

  记者:金大使所从事的是中韩关系发展的工作,它贯穿了中国改革开放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跨世纪的关键时期,相信金大使还有着比《腾飞的龙》所写的内容要丰富得多的经历。请问金大使,是否有将这些经历撰写成书的打算?

  大使:作为现任外交官,尤其是代表韩国的大使,确实有很多故事没有讲出。而且,由于这是我的处女作,在很多内容上,我想它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今后,我打算多次再版《腾飞的龙》,不断对其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以保证其内容更加充实。对于那些由于身处公职而不便公开的故事,我会在今后适当的时候,和我过去几十年间的许多经历一并公诸于世。

  记者:中韩关系在短短的10年间就在各方面有了如此大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目前仍呈上升势头,用您在《腾飞的龙》一书中所做的形容就是“两国关系的前景非常光明”。那么,请您谈谈为什么中韩两国关系的发展会如此“一路畅通”。

  大使:韩中两国之间没有明显的政治分歧,两国的政治、经济合作给两国人民都带来巨大的利益。我对韩中关系的发展总结了4大因素:第一、在经济上的互补性;第二、在地理上的亲近性;第三、在文化上的相似性;第四、有历史发展的纽带。正是这些因素,使得中韩关系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

  我在书中论述到,在两国的关系中,对于韩国来说,中国可以通过对朝鲜的影响力,来为韩半岛(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中国因其所具有的巨大的市场和潜力,对于韩国的经济重振和进军发达国家行列非常重要。而且,中国对于韩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有效作用方面,也是绝对必要的伙伴。而对于中国来说,它为了自身持续的经济发展,希望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在中国所重视的促进与美国及日本的关系方面,韩国的作用是重要的。在经济合作层面上,韩国也是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韩国还具有举办奥运会、加入世贸组织、经济结构调整等中国所需要的各种经验,双方可以在这些领域加强交流。

  记者:《中国青年报》是一份以青年人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报纸,我们非常荣幸在中韩关系发展的重要时刻与韩国驻华使馆有着非常愉快的合作,并得到金大使的关照。值此金大使新书面世之际,我们请金大使就中韩关系发展的现状和未来为我们的青年读者赠言。

  大使:自1992年8月韩中建交以来的短短10年间,韩中关系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所有领域都取得了迅猛发展。去年,两国贸易额达到了315亿美元,双方互为第三大贸易伙伴国。截至去年底,韩国的对华合同投资额达到了122亿美元。去年,两国人员交流达到216万人次。韩中两国高层领导人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频繁。此外,两国海军舰艇分别于去年和今年实现了友好互访。“韩流”已在中国成为一股潮流,“汉风”在韩国也日趋强劲,这些使得两国人民更加亲近。作为韩中两国的共同目标,两国领导人所达成的“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正在认真付诸实施。两国关系的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在不久的将来,两国贸易额有望突破500亿、甚至1000亿美元。人员交流也将达到数百万人。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