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21日

星期
 
中青在线小调查
    数码产品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您觉得除手机外,下列产品中您最希望拥有的是:
优盘——移动存储器
录音笔
数码相机
mp3音乐播放器
掌上电脑
PDA产品
CD机
数码摄像机
    

   

用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法截流――
文化旅游让都江堰淡季转热

王绍兵 本报记者 闵捷

  从11月13日都江堰截流到现在,每天都有数千名游客前往都江堰参观,游客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以上,单是13日当天就来了游客7000多人。这是都江堰强调2000多年的治水文化带来的效果。

  今天来四川都江堰景区的游人,大都直奔4根卧铁而去。

  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在此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江水滋润了肥沃的成都平原。11月13日,都江堰管理部门把内江彻底截流,以清淘河底的淤泥,4根卧铁在此时现身。

  四根卧铁都是都江堰清淤的重要依据,最早的一根埋于明代万历四年(1576年),“深淘滩,低作堰”即指清淤以淘至见到卧铁为准。由于近几年都江堰洪水较少,淤积不严重,故刚刚断流还未清淤,卧铁便露了出来。

  到此一游的人们争相上前弯腰触摸卧铁,分辨卧铁上的文字,然后满足地从人堆里挤出来。

  由于淤积少,都江堰10年首次清淘内江,今后的可能性则更小,所以一睹卧铁真容的机会十分珍贵。

  珍贵的还不止看卧铁。都江堰截流内江时,采用了有2000多年历史的杩槎截流方法。杩槎是用3根6米以上、直径约40厘米的上等松木扎成的三角形架,捆扎要经过20道工序,每个重达两吨,在名叫“鱼嘴”的内江和外江结合处,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带队将18枝杩槎准确投入江中,然后用竹篾、泥土、石块等充填杩槎前,挡住滔滔江水的去路。

  11月13日的截流现场,国内外游客云集,还有全国40多家大大小小的媒体。记者看到几位韩国游客以杩槎为背景不断地拍照,其中一位通过导游告诉记者,他以前来过都江堰,很佩服李冰在2000多年前的治水成绩。10月底,他从网上了解到,都江堰将清理河道,而且用的是2000多年来一直延续的杩槎截流,就决定再来看看。

  当日下午4时左右,内江基本断流,干枯的河底露出一块块乳白色的圆形石头,在河边,一些学生坐在画板前,挥动着手中的画笔,他们是成都一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特意来都江堰写生。一位男生说,以前在画中看到的都是有水的都江堰,今天他画的是没有水的河道。

  游客来了又走,走了又来,10元一张票的旅游参观车忙得歇不了气。记者做了小小的随机调查,发现来都江堰的游客大部分都是看了媒体的报道才决定来的。

  这次文化旅游的“导演”,当属都江堰风景区管理局。刘仕洪局长告诉记者,都江堰一直都用自身2000多年的治水文化来吸引游客,这次淘江前,管理局特别向四川的媒体详细介绍了截流的准备情况,经过媒体的传播,果然引发了大家的好奇。在旅游的淡季,游客量能够增长,就是因为管理局把握了一次淘江的机会,打出了一张漂亮的文化牌。

  为什么不采用现代化机械,而是采用古法截流作业呢?都江堰管理局的谭小平副总工程师介绍说,这也是考虑到文化旅游等因素的综合结果。都江堰水利工程既是重要的水利枢纽,又是著名的风景点。动用大量机械在此施工,耗时长、影响自然景观风貌,而且建成的泥石结构拦水坝在截流后不易撤除。杩槎等临时拦水设施,都是木石结构组成,撤除十分方便,比用现代化机械截流节约2/3的费用。

  刘仕洪局长还透露,明年清明节,管理局还将举行多年没有举办的放水节,用民间文化再次吸引游客。(本报成都11月20日电)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