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1日

星期
 
中青在线小调查
    数码产品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您觉得除手机外,下列产品中您最希望拥有的是:
优盘——移动存储器
录音笔
数码相机
mp3音乐播放器
掌上电脑
PDA产品
CD机
数码摄像机
    

   

解读十六大报告
从吃饭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
――论中国城镇化的道路

李莉

  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我们以占世界近10%的土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但在新的世纪里,农业发展不能停留在温饱水平,而要从“吃饭”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在此过程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人多地少,土地承载压力过大,农业比较效益低。这种状况不改变,中国农业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也难以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农业的激烈竞争。为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综观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无不伴随着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农村向城市的大量转移。比如美国,经济起飞时期农业人口下降了72%,日本二战后农业人口下降了65%。而在中国,农村人口转移却长期停滞,裹足不前。造成城乡二元结构的原因,既有户籍壁垒等政策因素,也有城市化发展思路的偏差。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曾实行优先发展小城镇战略,当时的主要考虑,是现有大城市容量有限,新建中等城市代价过高,而小城镇能“化整为零”,据当初测算,如果有5万个建制镇,平均吸纳2000人,就可转移1亿农村人口,投资少、见效快,被认为是符合国情、国力的城市化道路。

  10多年来的发展证明,盲目发展小城镇的负面作用,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到1996年末,全国1.4万多个建制镇,平均人口452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只有2072人。在乡镇务工经商的农业人口不足3000万,与当初的设想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乡镇企业有92%建在自然村,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农民工兼业经营,搂草打兔子两不误,平时上工,忙时务农,土地粗种薄收,交粮完税,喂猪过年,农业分散经营,商品化极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30%以上的乡镇企业停产倒闭,大批农民工回流田间,做工人的荣光荡然无存。盲目发展小城镇,给基层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在此期间,全国新设建制镇遍地开花,多达1万多个,投资4000多亿元,自筹资金这一块数额不菲,由于乡镇企业不景气,镇政府还贷乏术,全国乡镇平均欠债400多万元。近两年,乡镇裁撤合并,几千亿元的投入,大部分成了“沉没成本”,泥牛入海再无消息。十六大报告强调:“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因此我们决不可重蹈覆辙而自酿苦酒。

  100多年前,恩格斯说过,250万人集中于伦敦,使每个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指的就是城市的规模效应。一方面,城市化水平越高,土地、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就越高。据调查,我国城市人均用地为101.2平方米,而镇里的人均用地为142.6平方米。按县城人均用地120平方米计算,如果将两亿劳动力转移到城里,会比转移到镇里,节约出44亿平方米的用地。水、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一次性投入很大,但它一旦建成,使用的边际成本很小。城市里人口众多,厂商云集,他们共同分享着这些基础设施,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在城市里,产业间会形成产业链,一个食品加工企业,产前需要设备、原料,产后得包装、销售,自然就促进了农业、加工业、商业的发展,这些行业也会带动其相关产业的兴起,于是就业增加、消费增多。城市里的企业较多,为抢占市场、增加利润,它们之间相互竞争,迫使企业加强管理、改进技术、降低销售价格,消费者因此受益匪浅,消费者和企业实现“双赢”。由于人口集中,经济主体间的交往多,资金流量大,也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便可大显身手。各大行业间的互动性,使城市的经济总量像滚雪球般地增长。

  当然,城市规模过度膨胀,也会带来额外的代价,如交通拥挤,生态恶化等。城市的发展规模,应力求在二者相抵后,取得净收益的最大值。据统计分析,一个城市人口达到25万,才能显示出规模效应,低于这个数,就存在城市资源浪费现象。1999年,我国有20万以上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只有311个。2000年,我国的县级城市共2074个,也就是说,这些城市中仅13.1%的城市,达到了应有的规模,还有86.9%的城市,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发展空间很大。为使我国的各个城市具有规模效应,每个城市平均增加10万人口,就可以让2.07亿人实现“农转非”。其实,让一个城市增加10万人,并不是不可能,在我国温州市,现有200多万的外来人口。我国有333个地市,如果每个地市吸纳劳动力的数量,有温州市的1/3,可以创造出2.22亿个就业机会;如果吸纳劳动力是温州市的1/4,可以让1.67亿农民进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解决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而且能够加快城市化进程,不失为两全其美的良策。所以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关于城镇化概念的界定

  ■城镇化,也称非农化,它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说: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本身即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释放出来,重新配置到城市工业部门,使城乡的产业有了明显分工,这既促进了工业化,又促进了城市化,还解决了农村的失业问题。因此可以说,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通过这种转移,现代工业得到了扩大,而传统农业则相对缩小,由此便可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

  ■1980年,古巴政府放松移民限制,短短4个月,先后有12.5万古巴人涌向美国迈阿密地区。造成当地劳动力总规模增加了7%。美国经济学家进行了跟踪调查,不仅把该区移民涌入前后工资水平和失业率进行比较,还将其与全美国的经济状况、工资、就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结论十分肯定:古巴“移民炸弹”的威力远非想象的可怕,移民流入,并未使当地的工资水平、失业率明显提高,迈阿密的劳动力市场仍是风平浪静,波澜不惊。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