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5日

星期
 
中青在线小调查
    数码产品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您觉得除手机外,下列产品中您最希望拥有的是:
优盘——移动存储器
录音笔
数码相机
mp3音乐播放器
掌上电脑
PDA产品
CD机
数码摄像机
    

   

数万澳门保姆珠海买菜
――深圳、珠海商贸见闻

新华社记者 顾万明

  拱北:物流由珠海向澳门流动

  拱北是珠海出入澳门的陆上关口。拱北一过关就进了澳门的市中心,两地的城市是连在一起的,两地人的生活也是连在一起的。人们常爱说:“澳门起了油锅,再到珠海买菜回去做都来得及。”每天天一亮,从澳门那里就有许多保姆背着小孩,拉着小车到珠海买菜。珠海的菜价要比澳门便宜,每天来珠海买菜的澳门保姆有几万人之多。

  海关允许出入境的过关客带一点小额商品,这些澳门的保姆不少人入境时就带一点小商品到珠海来卖,利用两地的差价赚钱。上个世纪90年代,澳门人到珠海来带的大多是烟酒、化妆品、香皂、洗发水等商品,这些东西要比珠海这里便宜不少。那时节,记者在拱北关口观察过,澳门人一出关,就有人上前要买他们随身带的这些商品。

  当时的物流是澳门向珠海流入,入关的人大多随身大包小包带东西。现在,从澳门入关的人肩挑手提的少了,多数人是空手而入,或者带一只很小的包。这种变化主要是内地的商品多了,价钱便宜,再没有多少差价可赚。倒是拱北关口广场开了一家很大的地下商场,卖的大多是内地生产的小商品,价钱要比澳门便宜很多。一只像样的打火机只要10来元,而在海外差不多要上百元。

  出关的澳门人带蔬菜回去的还是像过去一样多,两地的菜还有差价。出关的澳门人带内地商品的过去很少,现在却多了起来,有的带出去做买卖,也有自己用的。

  沙头角:内地商铺日趋热闹

  上世纪80年代末,记者到过深圳沙头角。那时人们一过沙头角的关口,就涌向当时中英街的香港商铺。人们到沙头角都要买几件金饰,香港的金饰要比内地便宜,尽管有时成色难保证,人们还是趋之若鹜。香港的服装店、电器店里挤满了内地人,深圳一边的店铺生意就冷清多了。

  现在的沙头角不再是一边热闹,一边冷清了。深圳一边的店铺里有不少香港人买货,内地的许多商品又便宜又靓,使不少香港人忍不住倾囊购买。沙头角不再是港货的天下,内地货与港货一样货如轮转。内地生产的家用小电器又便宜又好用,港人也要买几个回家用。

  深圳:香港人来安家的多了

  在深圳罗湖海关,天刚蒙蒙亮,就有一拨拨的香港人出关,搭乘汽车或轻轨去香港市中心的写字楼上班。

  在深圳,像这样的两栖人有十几万之多。香港房地产价高冠全球,在香港一个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小居室动辄就要几百万港元,一般工薪族要买下一套来是很难承受的。而在深圳房价要比香港便宜得多,一套100平方米的三居室只要几十万元人民币,一般香港工薪族很容易接受。再说现在出入关越来越方便,通关时间越来越长。子女读书等问题也很好解决,深圳有专为香港人子女办的学校,教学质量也很高。这使很多香港人动心到深圳来安家。

  何先生原来在香港只有一个很小的阁楼,一家3口人挤在蜗室内日子过得不开心。自从在深圳罗湖用几十万元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后,全家迁到深圳来住。女儿在深圳罗湖的一个私立小学上学,他与夫人每周5天去香港上班,工休日全家可在深圳度过,休闲生活安排得很好。何先生对眼下的生活感到很满意。

  在过去,广东不少人是想方设法去香港谋生,或投亲靠友,或婚嫁,以为只要能有机会去香港就好。如今人的流向变了,香港人来广东安家。目前,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据新华社广州12月4日电)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