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13日

星期
 
中青在线小调查
    数码产品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您觉得除手机外,下列产品中您最希望拥有的是:
优盘——移动存储器
录音笔
数码相机
mp3音乐播放器
掌上电脑
PDA产品
CD机
数码摄像机
    

   

新闻人物•极品技工
李凯军:配专车的工人

本报记者 何磊

  专车历来都是领导干部的特权,而一汽集团却把这个待遇给了一名工人。

  李凯军是一汽集团的工人。今年初,公司配给他一辆崭新的捷达王,不但负责保险、养路费等费用,每月还给他1300元的汽油钱。

  李凯军笑眯眯地对记者说,他每月能拿到的工资是3000多元,可如果加上汽车、住房等看不见的收入,公司每月花在他身上的钱大致8000元左右。

  “这8000元与他为公司创造的价值相比不算多。”今天,专程陪李凯军来北京接受“中华技能大奖”的一汽集团工会副主席孙锋说。

  2001年11月,李凯军所在的工厂拿到一家中美合资公司的大额订单。但对方提出一个条件:必须在合同书中约定“产品由李凯军亲自加工”。与以往许多次一样,这订单是冲着李凯军来的。

  李凯军是一名模具钳工,主要是为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零部件做模子。据说,即使在制造业发达国家,许多工序都可以用机器代替,惟有模具装配这个环节必须用手工。李凯军干的正是这个“手工活”。

  “这可不是普通的手工活!”孙锋指着公司里的这个“大宝贝”说,他哪怕有一个小失误,都会影响到模子的精度,而模子的精度又直接影响到整个汽车的品质。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李凯军属于钳工中最高的一级———高级技师。刚刚32岁的李凯军已经站到宝塔的最顶端。

  在李凯军的眼里,干活就是追求完美的过程。从小喜欢动手的他在技校的第一个实习作品,被老师说成“4级工的水平”。

  李凯军最得意的一件作品是他用手工做出的一个网球大小的多面金属球,那是不久前他参加技术表演时的创作。小球有12个面,每个面都是正五边形,其精度要求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6。据说,这比打磨钻石的精度要求高多了。国内能达到这个水平的技术工人屈指可数。

  整整14个小时,除了吃饭,李凯军的全部心思都给这个小球了。如今,这个小球成了许多人想收藏的艺术品。这种长时间全身心投入工作对他来说算不了什么,每次重大任务,都是这么完成的。一汽小红旗轿车的旗标模具是国内厂家无人敢接的“面子活”,被李凯军花了3天3夜磨制成功了。棘手的奥迪A4轿车发动机点火线圈压铸模具也被他攻克了。李凯军还自行研制了目前广泛应用在生产中的“李凯军拔模器”。他革新和研制的工具把原来许多工作的效率提高了5至20倍。

  “这个总能证明我是工人吧。”每次有人怀疑这个斯斯文文的小伙子是不是个真工人时,李凯军喜欢伸出自己的双手。一层厚厚的老茧布满他的每个手指头,在老茧的细细的裂纹中,积淀了黑黑的油渍。李凯军说这是他的身份标志。

  记得第一次到岳父家吃饭,盯着他抓白馒头的手,岳父忍不住责怪说:“吃饭也不把手洗干净。”岳父不知道,女婿那双常年和机械打交道的“脏手”,大概永远也洗不干净了。

  本来车间配有工作手套,可每每干活到了要紧处,李凯军都习惯地摘掉手套,因为那样“更能找到感觉”。就凭这种感觉,李凯军近年来共加工了几百种模具,价值700多万元。

  李凯军成了一汽集团不可或缺的“宝贝”,用单位一位领导的话说,“让你休息一分钟都是对企业的浪费”。

  有了车,有了房,还有不菲的月薪,有人说李凯军是提前步入“中等收入阶层”的技术工人,但李凯军却说:“中等收入阶层还有一项指标是旅游,但我却没时间出门。”

  加班加点已经成了平常事,就连今天到北京接受“中华技能大奖”也是提前加班好几天才挤出来的时间,但李凯军喜欢这种生活。

  (本报北京12月12日电)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