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15日

星期
 
中青在线小调查
    数码产品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您觉得除手机外,下列产品中您最希望拥有的是:
优盘——移动存储器
录音笔
数码相机
mp3音乐播放器
掌上电脑
PDA产品
CD机
数码摄像机
    

   

小康目标与新世纪青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当代青年发展机遇”座谈会摘要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杨宜勇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所长助理   李双田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宏观室主任  党国英

  互联通网络有限公司总裁      高红冰

  互联网实验室首席分析家      方兴东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政策所所长 周拥平

  团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      浮新才

 

  ■本世纪的头20年既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当代青年创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问题,其实是让社会每一个成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可以确实发挥他们生命活力和创造力的东西。

  ■要真正动用最好的资源给一无所有的创业者以机会,给青年们以资源。否则,依然“抓大放小”,依然喜欢为成功者锦上添花,依然片面追求短期的数据,那么创业就会依然是一句空话。

  ■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真正的社会保障体系,使青年人都能够输得起,败得起,怎么会有人前赴后继去创业呢!

  ■鼓励创业精神,应该落到最实际的事情上———让创业的门槛很低,让创业的成本很低,让创业风险很低,让创业失败的代价很低,让创业者免于被大公司所窒息。否则,张扬创业精神还是逃脱不了空话和套话的命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在21世纪头20年的一个宏伟而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这是一次伟大的实践,也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21世纪的头20年,对于中国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它给当代青年的成长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要机遇和大有作为的发展空间。

  今后20年,正好是这一代青年人(如果从16岁开始算起),经历学习准备阶段———生力军阶段———主力军阶段,等到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时候,这一代青年人将逐步跨入中年阶段。因此,这20年的历史发展阶段,恰恰是当代青年大有作为、创造力迸发的激情时代,这20年对青年的成长发展确实是太重要了,回想一下,改革开放的20年造就了多少人才啊!今后在实现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奋斗过程中,将会给青年带来更加巨大的历史发展的机遇。怎么样帮助青年认识到并紧紧抓住这个重要的发展机遇呢?近日,本报编辑部特邀7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学者,围绕着“当代青年如何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当代青年怎样紧紧抓住重要的发展机遇?”等话题展开热烈研讨。现刊登学者发言的摘要,以飨读者。

 

  给一无所有的创业者以机会

  □方兴东

  阅读十六大报告,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许多次提到“创业”和“创业精神”,总共出现不下七八次。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经过改革开放和互联网浪潮的两大洗礼,一些最具价值的东西开始在中国逐渐呈现:那就是创业精神的启蒙和唤醒!真正开始触及我们中国百年来落后的精神根源。而且,创业精神更是市场经济的引擎,是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源头。

  大家都知道,这两年美国经济非常糟糕,包括IT业也是最萧条的时候,风险投资几乎停滞,创业公司遭遇极大的挫折。但是,我也关注到另一个很关键的现象。美国在创业方面,特别是今年,是非常非常活跃的一年。美国政府有一个中小企业管理局,在去年一年投入大概120亿美元,给5.2万家小企业提供贷款。全美科技基金会刚刚拨款370亿美元,准备投放到纳米和生物科技的研发和创业公司。美国很多的风险创业公司最近两年都不找风险投资,而转向政府基金的申请,申请数量比去年猛涨了107%。因此,虽然看起来美国的风险投资很不景气,但是,美国政府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小企业的扶持却提升了非常大的力度。因为他们认为,泡沫可以破灭,股市可以大跌,但创业不能枯竭。创业与创新不但是美国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的“引擎”所在,而且也是推动技术创新、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市场竞争状态的“动力”源泉。

  然而,这个“创业”理念的内涵,与我们过去已经用滥了的同一个概念完全不一样,甚至是有根本冲突的。创业与创新的规则和机制,实际上就是市场经济的规则,那么市场经济规则的核心又是什么?我觉得,它与我们传统的规则和观念刚好是头脚倒置的。我们可以把市场划分为3个层次:一是政府,二是大中型企业,三是个体企业和个人,他们构成市场的金字塔。显然,位置越高的政府和大企业资源越多,影响力越大,主导能力越强。那么,市场经济规则的制定原则刚好是倒置的,也就是说通过各种法律和各种规则,赋予个体企业和个人更多的权力,而给政府和大公司更多的限制。这样平衡起来,市场经济就有了真正的动力。但是,我们却完全相反,包括到目前为止,所有的重心都依然是给强者赋予更大的力量。而市场真正的“草根”力量却越发艰难,这样下去就会变成一个没有活力、越来越“死亡”的市场。事实上没有这些草根力量的不断崛起,大企业也将成为无源之本。其实,你要真正发展大公司,最好的方式,就是为它培育更多的、比它更有竞争活力的小的竞争对手,这是对大公司最好的一种激励。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篇访谈,是网景创始人、互联网最具传奇色彩的技术创新者和创业者安德森11月11日接受记者的访谈,主题就是创业与创新。31岁的安德森正经营着他创办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O psware,他说:“创新通常非常简单,任何个人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完成,但是,创新永远不可能来自大公司,也基本上从来不会来自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他的定论对许多人来讲,可能有些难以理解,却触及到许多真谛!因此,真正要倡导创业,我们的政府需要把头脚倒置的观念倒过来才行。就是要真正动用最好的资源给一无所有的创业者以机会,给青年们以资源。否则,依然“抓大放小”,依然喜欢为成功者锦上添花,依然片面追求短期的数据,那么创业就会依然是一句空话。

  我觉得,《中国青年报》作为青年中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应该大力提倡真正的创业精神。破除过去的误解,还原创业精神的真正内涵。比如,创业精神与一些中国人最习惯、最欣赏的中心价值观是正面冲突的:比如追求市场的稳定性,强调市场的可控制性,欣赏已经稳固的成功者,扶持大企业。而真正的创业者和创新精神的迸发,却是现有成功者的对立面。我认为,一切已经成功的企业和成功的人士,都是创业者努力“颠覆”的目标。因此,要鼓励大家去挑战联想、挑战海尔、挑战微软,而不是去敬仰和朝圣。也不要用宝贵的版面一遍遍去宣传柳传志,宣传比尔·盖茨,而应该重点宣传和鼓励那些去挑战他们的年轻人。不要把创业精神的大旗只放在联想、微软这样的公司,不要把企业家(创业家)的帽子永远戴在柳传志、比尔·盖茨的脑袋上。而应该改变价值观,应该奖励给那些不断追求突破的个人和中小企业。同时,创业是一个高风险的事情,所谓高风险就是大部分人会失败。因此,对于失败的宽容和理解远远比对成功的赞美更加关键。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真正的社会保障体系,使青年人都能够输得起,败得起,怎么会有人前赴后继去创业呢!因此,鼓励创业精神,应该落到最实际的事情上,比如让创业的门槛很低,让创业的成本很低,让创业风险很低,让创业失败的代价很低,让创业者免于被大公司所窒息。否则,张扬创业精神还是逃脱不了空话和套话的命运!

  教育是发展的基础,但年轻人完成教育以后干什么?我觉得创业应该成为大家最重要的一个出路。据2000年统计,在美国参与创业的人口比例高达21%,就是说美国5个人中就有1个人参与创业活动。这是美国经济活力和发展活力的真正源泉,也是它能够一次次走出萧条,继续发展的关键。

  开拓农村青年发展的空间

  □党国英

  党的十六大所制定的宏伟的发展蓝图,为农村的发展、农村青年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机会。这个机会究竟有多大,要看我们以后的改革动作有多大。

  十六大的一个新的发展思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农村发展也需要政治文明。要围绕新的思路设计一个关于农村全面改革的方案。不能认为只要来一个城市化,就一切万事大吉了。即使有一个比较快的城市化速度,农村仍然会有相当数量的农民,留下他们怎么办?他们的问题还是一定要解决的。城市化的目标说低一点,是在二十几年后达到70%,说高一点则可能达到80%、90%,就这样在农村还会有一个相当数量的人口规模存在,他们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

  无疑,从某个角度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要寄希望于农村青年。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因素影响着农村青年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一个是农业经济效率比较低,务农挣钱少,甚至不挣钱。第二个是农民进城做工或到发达地区做工不能受到平等待遇。第三则是最根本的,农民在未来激烈的专业技能竞争中先输一筹———他们所享有的教育水平很低,受教育的资源严重不足。

  十六大以后,农村青年的成长,恐怕是一个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以为,总的思路是提高农村的政治文明水平,通过积极的社会经济政治改革,开拓农村青年发展的空间。具体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问题是农村教育。有的地方普及义务教育,带来了基层组织的很大债务,至今没有办法解决。现在辍学率仍然很高,我在北方一个地方调查,初中毕业的时候30%的学生已经走掉了,大部分是男孩子,他们打工去了。解决城乡之间收入分配公正的问题,从教育入手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要在教育经费的使用方向上做出果断地调整,把更多的教育经费投入基础教育,尤其是投入农村教育。

  第二个是农村人口自由迁徙的问题。一些人对于放开城乡户籍壁垒有种种担心,但似乎就是不担心这种制度给社会主义声誉带来的损害。我们不能用牺牲农民利益来换取城市的高度现代化。一些城市政府在讲人均GDP时,讲分子时,包括了打工者创造的收入;讲分母时,则把打工者抛到了一边。这种认识的出发点很成问题。

  第三个就是农业收入问题。农业收入低,青年人呆不住,使得农村留下来的劳动力被戏称为“386199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之谓也。在目前条件下,农民收入当然高不到哪里去;农业规模太小,不论怎样调整结构,收入也难有大的增加。但是,我们现在的许多减收因素是制度造成的,例如税费制度、管理体制和城乡分割制度等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就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

  第四是要给农村青年提供政治发展的机会。农村青年有强烈的政治抱负,他们要通过选举当村委会主任,甚至要当乡长、镇长。我以为农村很有政治人才,我们需要把他们纳入一个合法的政治运作程序,这对国家、对农村、对农村青年,都有莫大的好处。农民对我们不合理的做法有意见,就会以某种方式来表达。如果我们把这种表达纳入我们自己社会的政治运作渠道,也就是把这种对话变成我们自己家的讨论,好像夫妻吵架一样,社会就有了安定的基础。比如我们现在搞的村委会选举,一个直接的好处就是大大降低我们政府和农民对话的成本。我在很多场合强调这个东西。一定要给青年农民提供一个参加我们基层民主政治的机会,这与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是一致的。

  抓住信息技术进步与法人组织利用给青年人的机会

  □高红冰

  在20世纪的发展里程中,我觉得有两条线索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关注,也是今天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必须关注的。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并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与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同步发生的,是全球正在发生的巨大的信息革命。由于20世纪后半期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今天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工作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今天,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应用大规模普及,信息技术对整个经济社会和生产力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再没有人存在任何怀疑。第二,法人组织的充分利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经济战略要素。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文明成果,也就是现代的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法人组织(企业)。研究与统计都表明,美国经济过去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始终伴随着大量的中小型法人组织的产生、成长。微软、英特尔、思科、美国在线、 Y ahoo等著名的全球性的大公司,15年前,其实并不存在,或者都是很小的公司,但是,正是通过技术进步、创业、利用法人组织,使他们高速成长起来。

  我特别想讲的,就是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问题,其实是让社会每一个成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可以确实发挥他们生命活力和创造力的东西。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一个长达20年的战略目标,其目的就是要将整个社会的注意力引导到这样一个方向上来。我觉得对中国青年来讲,应该引导他们利用法人组织这样一种工具。比如20年前,人们怎样进入经济领域呢?就是通过个体户,摆地摊,但没有社会地位。20年以后,我们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时候再来看,国家在科技入股、承认知识产权方面其实已经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这对现在的青年人来讲是非常好的机遇。比方说,像我们这代人在刚刚毕业的时候(15年前),想出来办一家企业根本没有资本金,但是现在你真有想法,真有创业的动力,钱容易找到,资本金容易找到。所以,这个环境给了青年人利用法人组织这样一个工具、去实现他们创业理想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为什么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法人组织的利用会给青年人提供这么大的机会呢?主要是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重大机会,而青年人天生具有创新的活力。在10—20年前,中国青年人在IT领域和高新技术创新领域中抓不住这样的机会,反而在传统行业当中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这是由于那时的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具备。现在则不同了,为什么?因为在技术发展的过程当中,已经发生了许多跟传统的工业结构不一致的东西。比方说,在20世纪前半期,重大的科技突破全部是在IT业,后半期是把技术怎么应用到社会当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在不同的技术层面上去研究这些发展机会,突然有人取得重大突破,常常会由于这个突破就把其他人一生的研究全部改写掉,这在传统行业中是碰不到的。一旦能够把握住这样的技术突破,再利用法人组织将其商业化,突然之中一夜暴富的故事就发生了。20年以来,我们在知识产权的管理或者我们对个人知识产权的承认,包括法律制度,包括对科技人员个人财富的肯定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实施,这一代年轻人在未来20年,将会存在重大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前景。关键就是这一代年轻人是不是能够把自己的眼光投向未来发展的方向上来,去抓住这个机会。

  值得进一步强调的是,信息技术在社会方方面面,任何一个领域都离不开,现在国家的宏观战略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大力推动电子政务,提出了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的指导意见,这是在中国信息化的推动中第一次实施的重大的政府采购。同时,国家经贸委要求所有的企业大力应用信息技术重组和改变企业内部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在这个阶段里头,如果年轻人能抓住这个机会,迈入这个领域进行准备,那么未来20年的发展空间是不可限量的。年轻人应该认真地加以准备,在学校学习也好,进入社会学习也好,目标投向这个方向,抓住这个机会,未来肯定是非常好的。其实远远不止是企业信息化,各个行业,包括农业信息化……信息化会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实际上,要重塑一个新的社会,远远不止是一个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努力缩小新的三大差别

  □杨宜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当然应该包括总纲性的目标,比如,一个国家的总的GDP要达到多少,人均GDP要达到多少。但我觉得还要增加一些结构性的指标,比如未来20年我们国家的基尼系数应该是一个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到2020年基尼系数应该控制在0.4以内。失业率也应该有一个说法,我认为失业率到2020年应该是控制在5%左右。从结构意义上来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努力缩小新的三大差别,我所谓新的三大差别主要是指: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收入差别。缩小城乡差别,一个是发展现代农业,一个是在农村要发展一些深度的加工业,更主要的还是要靠城市化的推进。城乡差别的根本消灭或者说缓解,“三农”问题的解决,就是要“消灭”农民,要把他们转移出去,变成市民。

  关于地区差别,我觉得就是要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同时要通过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调整,实现东、中、西部共同发展。为什么咱们改革开放的20年中,是沿海地区发达,或沿长江带发达;从全世界货物的贸易量看,目前65%仍是通过水面来解决的;因为,相对来说,水面运输的承载力是巨大而廉价的。可见东、中、西部自然条件相差是非常巨大的,这个可能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根本没法改变的。所以,为了达到东、中、西部的平衡发展这样一个目标,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应该加强。

  关于缩小收入差别,我以为,现在不是说税要提高,而是说要加强对税收的监管,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然后把增加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和企业所得税这部分往社会保障基金的方向投入。我想这是缩小贫富差距最根本性的一个制度,这个在英国证明是比较成功的。

  中国青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应该肩负一个什么样的责任呢?我想在未来不到20年的时间里,咱们的青年人(指16岁—35岁)到2020年,他们即将成为34岁—53岁,他们会因为自己的贡献、成就和经验成为卓有建树的中年人。今天0岁—15岁的未成年人,到2020年都将陆续地步入青年行列,我觉得这两部分人,一个就是当代的青年人,一个是潜在的青年人,当他们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一个目标的时候,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一个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一个是创新创新再创新。据自然科学界统计,70%以上的发明和发现以及一些科研成果是由40岁以下的青年人完成的。因为他们最富有挑战精神,怀疑一切,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因此他们最富有创新的活力,同时因为他们掌握最新的知识,拥有最强壮的体魄,使得他们能够在这方面有所建树。我想由此推及到各行各业,青年人将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中坚力量。

  关心进城打工谋生的农村青年

  □周拥平

  青年中哪些人最需要得到社会和政府的帮助?我认为是进城打工谋生的农村青年(我称他们为流动青年)。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文化程度不高,没有职业技能,没有社会背景。我们应该给他们什么样的帮助呢?从根本上说是两条,一是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一是保障他们理应享有的公民权利。

  流动青年事实上已经脱离了农村的经济结构,他们应该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但现有的地区分割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不能为他们提供有实质意义的社会保障。所以,应该着手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任何一名企业雇员,不管他的户籍是城市还是农村,不管他身在何处,都应该成为这个体系的保障对象。

  那么现在有没有条件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呢?我认为已经基本上具备了有关的条件。当然不是说要一蹴而就,可以先搭起基本架构,以后逐步扩大保障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一个比较完善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是全面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远景目标之一。一项社会制度的建设是需要时间的,为了实现这个远景目标,现在就应该动手,而从流动青年入手建设这项制度,可能最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培养立志报效祖国的青年人才

  □李双田

  十六大报告突出了三大思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国科学院的科技工作者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同时,我还想指出一个不该回避的现实问题:我们的科研院所培养的人才现在很难留下来,有好多青年学生读完硕士、博士以后选择出国。社会上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家长常常期望自己的孩子,小的时候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上清华、北大,然后出国留学……然而,留学人员的回归率很低,而且相当一部分回国人才又进了“外企”工作。长此以往,谁来立足本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谁来“科教兴国”?当然,我们在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比如我们的工资架构、薪酬管理、绩效管理、评价体系等都有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十六大报告第六部分提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一大批具有爱国精神、奉献精神、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的青年人才。我想,一个中国青年要成为一个中国科学家,首先应该把为我们自己的祖国做出最大的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优先考虑青年一代的发展

  □浮新才

  人的发展是观察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角度。我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青年一代的发展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当今时代,青年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青年将进一步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推动青年的发展必须努力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建立健全青少年成长的安全网。青年处在人生的成长和起步阶段,生活在社会转型的巨变过程中,面临着大量社会、家庭和个人等方面的问题,还受到一些世界性的问题如毒品、犯罪、艾滋病等的困扰。要帮助青年健康成长,最关键的是要努力创造更有利于青年发挥聪明才智的制度环境,同时积极建立健全青少年成长的安全网。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