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28日

星期
 
中青在线小调查
    明年,高校扩招后的首批大学生即将毕业。作为其中一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你准备以何种心态求职?
我有自信一定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不求单位显赫,只求能实现个人价值
降低期望值,先就业后求职
非大城市、好单位不去,今年找不到等明年
靠亲戚朋友帮忙找到理想工作
随便找一家单位,只要有工作就行
听天由命,自己无能为力

   

文化年终专稿•一种注目
2002年:东北风席卷中国

本报记者 桂杰 徐虹

  数一数在2002年度给我们留下印象的文艺作品吧:东北喜剧小品《卖拐》、网上动漫《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电视剧《刘老根》、《激情燃烧的岁月》、情景喜剧《候车大厅》、《东北一家亲》……东北风格作品年内在舞台银幕的活跃,被戏称为“嗖嗖的东北风,今儿刮,明儿刮,后儿还刮,不知道刮到什么时候”。

  每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都颇受欢迎的“东北菜”小品,其实只是一个标志,它以一种轻俏活泼的形式宣示一个被人忽视的存在———东北文化实际上已经如黑土地上的大豆高粱一样,生长在人们心的田野上。

 

  展现“东北风格、风情、风貌”的电视剧《刘老根》、《激情燃烧的岁月》、情景喜剧《候车大厅》、《东北一家亲》,在2002年火遍大江南北。这种火爆劲头甚至会持续到2003年的春节后,届时,由赵本山主演与导演的电视连续剧《刘老根新传》、由潘长江主演的20集电视连续剧《正月里来是新春》,将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火上浇油”。这两部戏均以东北题材为主导。此外,以雪村音乐评书《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中的经典名句命名的话剧《翠花,上酸菜》,12月25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再次上演。

  有评论称,今年,“东北风”在影视、小品、情景喜剧、网络等多领域遍地开花,势不可当,登峰造极,形成立体构架。乃至有人以倪萍天气预报的山东口音戏曰:“嗖嗖的东北风,今儿刮,明儿刮,后儿还刮,不知道刮到什么时候。”

  不可否认,以赵本山、潘长江、高秀敏、何庆魁为领军人的东风军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渐成强势、叱咤艺坛,成为中国大众文艺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他们的名字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高收视率的指代。

  对此,余秋雨认为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喜剧小品让全国人民一笑十几年的现实,已经构成了一个值得戏剧家们研究的现象。他本人认为这是文化回归的趋势。人们这样敞开心怀地接受东北小品,接受赵本山,是中国人的审美获得解放以后的自我确认的标志之一。

  东北文化盛行的社会背景,是东北政府对于东北文化的整体战略。辽宁副省长郭廷标曾在“本山杯小品大赛”颁奖后对现场观众说,辽宁不仅是工业大省,还要打造文化大省的品牌。东北诸多地市也为东北文化的传播推波助澜。今年“首届国际民间艺术节”就在被称为“小品艺术之乡”的铁岭市举行,该活动所举的旗帜之一,就是使“二人转”向着高雅的艺术方向发展。

  著名演员潘长江对记者笑言,东北风在全国打开局面,是由于黑土地上的东西“养分足一点”,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

  潘长江说,东北虽然经济上不如东南沿海发展迅速,但文化大省、体育大省这两个品牌,还是很厉害的。尤其是二人转的“现场现挂”,能够把改革开放的新人新事直接搬上舞台,非常灵活,实现与观众的直接互动交流。

  正如人们所感觉的那样,东北风小品以豪放、幽默、诙谐见长,甚至带着自贬、自嘲和对自己的轻松调侃,总能让人在笑声中体味出人间世态。目前盛行的东北风所表现的内容,走的是讴歌新时代的“红调”———充满了改革开放以后温饱生活之中的喜气,和不断开拓进取过程中逾越坎坷的酸甜苦辣。如《昨天·今天·明天》、《红高粱模特队》、《拜年》等优秀小品,及上段时日热播的电视剧《刘老根》。

  东北风在上世纪70年代或80年代间出生的年轻一代中,颇有人缘。网上音乐评书《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有20多个FLASH版本。新新人类们在疲于作“沙发上的土豆”之后,红脸蛋儿、红短裤、吃着猪肉钝粉条的东北人,激活了他们的内心情感。

  中年以上的知识分子对于东北的情感也至深至重,打着历史的烙印。12月在北京首都上演的话剧《叫我一声哥,我会泪落如雨》即以在北大荒当知青的经历为背景写成。编剧李龙云说,在东北的经历是他人生不可磨灭的一部分,那是他创作火焰的柴和炭。早期以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为代表的知青文学多以东北经历为题材,近日作家出版社推出的潘婧的《抒情年华》也以两个年轻女孩在东北的经历为蓝本。

  “东北的心肝”“二人转”也早已走向全国。在北方乃至南方各地,它们老少咸宜、雅俗共赏,从小剧场走向了大舞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白烨说,东北风的原生态、原汁原味、浓郁的民风民俗和与现实的紧密结合,都是它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具体要素。东北文化的本土性,为中国“文化入世”作了良好的姿态。即,这种新的民族认同一方面不是消极封闭、狂妄自大地“俯视”世界,另一方面也不是放弃自我、卑屈迎合地“仰视”世界。而是寻求与世界的“平视”的关系。

  文化名人余秋雨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我们脚踩的土地可以给我们美,给我们鲜花,这鲜花不必从荷兰购进。因为这土地上的鲜花每天都可以成片成片地收获,所以就更加真实。他说这是文化经过一个总循环圈后的自我回归。

  来自民间的赵本山已成为东北文化的代言人。中华喜剧美学研究会会长陈孝英表示,赵本山的小品有些已进入中国喜剧史的殿堂。小品本身的优势就是俗中出雅,雅中带俗。也有专家指出,赵本山等人的作品可以风行全国,是因为首先东北话在语言上就占优势,它地方性强,又富于感染力,百姓普遍能听懂;其次,赵等人的作品因为尊重生活所以有时是不自觉地走向深刻。如果想使东北风久吹不衰,还需要重视剧本,培养更多的优秀剧作家,这才是根本。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