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30日

星期
 
中青在线小调查
    明年,高校扩招后的首批大学生即将毕业。作为其中一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你准备以何种心态求职?
我有自信一定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不求单位显赫,只求能实现个人价值
降低期望值,先就业后求职
非大城市、好单位不去,今年找不到等明年
靠亲戚朋友帮忙找到理想工作
随便找一家单位,只要有工作就行
听天由命,自己无能为力

   

凌晨,升起最亮的星
――目击“神舟”四号发射

本报记者 冯春梅 特约记者 刘程 通讯员 王艳梅

  ■本报酒泉12月30日电

  世界的目光又一次会聚“东风航天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上灯火通明,“神舟”四号飞船静候升空时刻的到来。

  此刻,29日午夜11时40分,地面温度达到零下20摄氏度,滴水成冰。但参观发射的人们还是早早来到旷野,在寒风中等候。“1小时准备!”口令声穿透夜空,这是飞船发射前最为繁忙紧张的时刻。百余米高的发射架各层平台上,发射场各系统的技术人员正在对火箭和飞船做最后的测试检查。

  此刻,距发射架不远的地下室内,年轻的女助理工程师朱新琼正一丝不苟地对火箭供配电情况做最后的检查;前置设备工作间的发控台前,工程师石勇镇定地配合地面瞄准操作手,轻轻地调整“方位微调”旋钮,对火箭实施精瞄。他们已在地下室连续工作了7个多小时,石勇是第4次从事这项“地下工作”。

  指挥大厅里,记者看到,满头银发的飞船系统总设计师戚发轫右手扶着眼镜,凑近屏幕。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情不自禁地伸长脖子,仔细审视从飞船、火箭上传回来的各种数据,惟恐漏掉一个疑点。飞船系统总指挥袁家军两个眉头之间皱成了“1”字。他告诉记者,这个深深的“1”字就是在发射“神舟”一号时留下的纪念。应用系统总指挥顾逸东目光紧紧锁定返回舱,那里装着中国科学院多项空间与应用试验的设备。“25分钟准备!”

  此时,火箭系统指挥控制台前,控制指挥张永双沉着地下达着一个又一个“口令”。这位来自大别山的小伙子今年刚30岁,已是第三次担任控制指挥。发射进入7小时程序后,他组织对火箭飞行程序进行各项试算。即通过模拟在当天发射“窗口”气象条件下,如何根据高空风、切变风的强弱,设置相应的正确飞行参数,消除不利因素对火箭的影响,确保火箭运行在预定正确轨道上。“神舟”四号飞船终于升空。

  升空12秒后,火箭拐弯向东南方向飞去,在人们的注视和欢呼声中远去。

  这一刻最紧张的莫过于中心测控技术人员。为了完成“583秒”的跟踪测量任务,确保航天员在发射段的生命安全,他们针对如何识别和处置火箭、飞船在飞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10余种故障模式,进行了半年多的认真研究,经过多次地面仿真试验,形成了《火箭逃逸、安控实施方案》。

  583秒,中心调度报出了“船箭分离”这一令人振奋的喜讯。

  10分钟后,“远望一号”测量船从海上传来了飞船准确入轨参数。“神舟”四号飞船发射场总指挥当场宣布: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喧哗散尽,一位参与采访了4次无人飞船发射的记者,站在旷野久久不肯离去。他说:“下次飞船发射我还要来,希望那时候我们的飞天梦能梦想成真。”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旅游|图片|商店|网友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