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1月4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文学刊物2003年的五个关键词
2003年01月04日 01:17:44

本报记者 徐虹

  记者在近日的采访中欣喜地得知,与大量报刊竭尽全力以求发行量跌幅降至最小的严峻现实相反,一些名牌纯文学期刊2003年的征订数量反倒稳中有升。与此同时,文学期刊仍然在努力寻求内部活力,力图占有更稳定的作者队伍与读者群。而挖掘名家名作与培育新人新作并举,同时争取更多的年轻读者,尤其是校园读者,成为文学刊物在新的一年中的共识。

  新年之初,北京六大文学刊物的主编们―――《当代》常务副主编常振家、《十月》主编王占君、《人民文学》副主编李敬泽、《青年文学》主编李师东、《北京文学》社长章德宁与执行副主编杨晓升、《中华文学选刊》执行主编王干,向本报记者透露了各自刊物2003年的市场走势与办刊策略。

  坚持:对2003年持“谨慎乐观态度”

  《当代》常务副主编常振家说,过去的一年,《当代》的景象还不错。已经进行了两届的“《当代》文学拉力赛”依然有条不紊地举办着,读者喜爱的作品渐多,杂志发行量稳中见长。

  《当代》在2002年底曾进行大规模读者问卷调查。调查表明,读者提及的“喜爱的作品”中有《龙年档案》、《经典关系》、《泥鳅》、《解密》、《远嫁》、《恋爱课》、《爱人同志》等《当代》力推的佳作,这说明“当代风格”得到了不同年龄段读者的认可。新的一年,《当代》依然强调“特色是期刊的生命”,对于“改刊”、“变脸”则持谨慎态度。

  今年是《十月》发行量稳中有升的第6年,王占君以“三分天下占其一”来形容《十月》的旺盛势态。他说,从市场占有率来说,少数几家主要文学刊物“鼎足而立”的格局实际上已经形成。他认为,随着国外媒体的进入与渗透,势必加速国内文学期刊优胜劣汰的过程。但“‘与狼共舞’可以使体魄更强健”。同时他认为,“外国刊物不会大幅度占据中国的主流读者”。目前《十月》“二渠道”发行网已在我国沿海省份初具规模,还将巩固和扩展东部省份,开拓西部省份。

  求衡:在理想与市场之间寻求平衡

  有人曾将作家分为两类:一类为文学写作;一类为市场写作。似乎文学刊物也面临两种指向:坚守文学,还是走市场道路。《人民文学》副主编李敬泽说,《人民文学》也面临着这一双重考验。但是,“我们并未将这两方面视为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他说:“我们相信,文学的理想本身包含充分的人性内容,它属于人间和世俗,并非高不可攀;而市场和消费需要对人、对读者的尊重,尊重读者的感受力和判断力。”所以,“《人民文学》是在双重考验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李敬泽以“站在文学前沿”定义《人民文学》的先锋姿态。2002年,表现现实生活、表现当下中国人复杂境遇的小说,占据了《人民文学》的主要篇幅,同时《人民文学》也从未降低艺术标准。

  据悉,最近在《小说选刊》举办的2001 2002年优秀小说评奖中,5篇获奖中篇小说中4篇出于《人民文学》。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文学界和读者对《人民文学》一年来的小说内容和版面的肯定。

  发现:力推新人新作成为共识

  近年来,文坛新人新作不断浮出水面。女性写作、“70年代作家”虽良莠不齐却不乏实力派。因而“储存新人,收获未来”成为这几家文学刊物的共识。

  常振家说,“每期必发新人新作”是《当代》创刊以来一直坚持的承诺。这一承诺吸引了大批文学新人,仅2002年《当代》“文学拉力赛”7个分站的获奖者当中,就有一半以上是文学新人。2003年《当代》仍将继续为文学新人提供园地。《十月》在2003年第一位的任务,还是要推出更多的一流作品,保持和提高刊物的质量。王占君说,以“第一阅读”和“小说新干线”两个栏目为依托,力求每期以较大篇幅发表一位青年作家的好看作品,并且每期可以给到10万字的篇幅―――这相当于出版一本小说的作品集。近年来《十月》的作者队伍中40岁以下的青年已经占到60%以上,他们为《十月》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人民文学》2002年曾推出“诗歌特大号”,在青年中、在诗歌爱好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李敬泽说:“我们肯定将不断推出一流作家的重要作品,我们也肯定将不断推出新人。事实上,我们的《新浪潮》栏目以及它的前身《本期小说新人》,一直致力于准确地发现和展示文坛新锐力量。”《青年文学》主编李师东说,有人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光是属于文学的,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文学与青年从来就有着不解之缘。《青年文学》从一创刊,就把自己的着眼点牢牢锁定在青年作者和青年读者身上,从未发生过游离。

  拓展:应对市场新年增刊

  2003年伊始,《北京文学》即推出《中篇小说月报》创刊号。社长章德宁解释说,除了经济因素外,办“选刊版”也是想改变一下优秀文学期刊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北京文学》执行副主编杨晓升说,文学期刊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比如说从1998年到2002年年初,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几乎所有的文学期刊都不同程度地改头换面,其中有些喧嚣一时的刊物还因曲高和寡而倒闭了。而《北京文学》自重新调整自己的状态后,发行量却在稳步上升。对此,我们认为重要的就是加强了刊物对作者的亲和力,而刊物自身的感召力也在加强。

  2003年同时要办增刊的还有《青年文学》与《中华文学选刊》。

  校园:关注校园少年写作

  李师东说,目前青年文学创作存在着三大格局:一是社会;一是网络;一是校园。过去《青年文学》把文学的注意力主要放在社会化的青年作者和读者身上。2001年,《青年文学》与《中华读书报》、湖北教育出版社、新浪网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学生性情作文网络大赛”,参赛的人数和作品的质量令人惊讶。可见在全国的大中学校,已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学群体,而且有不断发展壮大之势。《青年文学》面对的是青年作者和青年读者,它的目光必须关注校园。因此,《青年文学》今年变成半月刊:A版为社会版,突出展示青年文学创作的最新成果,力求权威化、精品化;B版为校园版,专门发表来自校园的文学创作。为有别于其他刊物,校园版的主题非常鲜明:表现成长中的真实。

  同时改刊的《中华文学选刊》也十分关注校园。《中华文学选刊》执行主编王干说,《选刊》将分上、下半月刊―――上半月刊将选载成人的作品,下半月刊将以“少年写作精选”的方式出现,重点选载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的文学作品和优秀习作。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