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1月9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谁解情感暴力的枷锁
2003年01月09日 00:11:07

本报记者 崔丽

  精神暴力之所以长期未能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究其因,主要是由于伤害的“无形性”。它是一种内心感受,无法通过身体的有形伤害表现出来。相比较而言,女性所遭受的精神暴力更多,有时甚至比身体暴力的伤害更为深刻。

 

  一提到家庭暴力,人们更多想到的是拳打脚踢。但一种被称作“冷暴力”的“精神暴力”已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诉自己长期以来在家庭中所遭受的精神暴力。她们受的伤害并非在身体上,而是被深埋在忧伤的眼神和压抑的神情中。而对于精神暴力的关注,不管是心理范畴还是法律空间,还是一片灰色的模糊地带。

  多数专家认为,家庭暴力既指肉体上的伤害,如殴打、体罚、限制人身自由等,也包括精神的折磨,如威胁、恐吓、咒骂、讥讽、凌辱人格,造成对方精神上的痛苦、心理上的压抑。

  2002年底,由中国法学会反家暴项目对浙江、湖南、甘肃三省的抽样调查表明,夫妻之间的冲突存在不同程度和形式的精神折磨。统计显示,有65%左右的丈夫不理睬妻子,25%左右的丈夫会使劲关门或摔东西,25%左右的丈夫辱骂妻子,还有20%左右的丈夫威胁要殴打妻子。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家庭暴力中精神暴力发生频率最高,身体暴力次之,性暴力发生比率最低。

  与之相对照的是,被调查的夫妻双方并不认为“限制妻子与朋友交往”、“长期不与妻子说话”、“耻笑妻子的弱点”等属于精神层面的暴力。5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只有殴打和性暴力才是家庭暴力,别的不算。而面对精神虐待,夫妻双方更习惯于“内部解决”,较少求助于外界,仅有0.4%的男性和0.3%的女性会报警。

  精神暴力之所以长期未能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究其因,主要是由于伤害的“无形性”。它是一种内心感受,无法通过身体的有形伤害表现出来。相比较而言,女性所遭受的精神暴力更多,有时甚至比身体暴力的伤害更为深刻。

  一位女性投诉者形容自己和丈夫间的关系是:“一场打了20年的冷战,一场20年的精神虐待。”她和丈夫的婚姻生活只好了一年,随后丈夫就不再搭理她,就像陌生人。“他很少打人,但一直从精神上虐待你,压得人透不过气来。我提出离婚,他却根本不跟我谈。”一些受到精神暴力伤害的妇女说,我宁愿他打我,也不愿没完没了地忍受精神上的折磨。

  实际上,那些多年忍耐或屡次受到伴侣精神虐待的人,也要问问自己:我凭什么要忍受这么多年?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归根结底,一定与双方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关。

  目前,我国尚无专门针对家庭精神暴力防治的法律,对家庭精神暴力尚缺乏统一认定。因此,精神暴力性质的界定也成为有争议的话题。

  有专家认为,从我国法律规定看,精神暴力应该被包括在家庭暴力当中。与婚姻法相关的解释中,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其中,“其他手段”可以理解为以言语举止上的污辱、恐吓,情感上的冷落等造成被害人精神痛苦的行为。

  但在实际操作中,目前,我国法院对单独以遭受家庭精神暴力为由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诉讼不予受理。

  对精神暴力立法提出质疑的一方认为,精神暴力因其伤害的“无形性”找不到证据,法律无能为力。婚姻是爱情的结晶,如果爱情出了问题,只能依靠彼此沟通来调整,靠个人道德品行来约束。“很难想像,法院可以通过判决来硬性规定夫妻之间一天必须说几句话,多长时间过一次性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杨立新教授认为,目前仍存在对家庭暴力冷漠宽容的现象,在大量血腥的身体暴力未得到足够重视和有效消除时,无形的精神伤害很难得到应有的关注。

  郑州反家暴项目组的研究人员刘宇、冯秋荣认为,应从立法上完善对家庭暴力的立法,尤其需要明确规定什么是精神暴力,精神暴力有哪些行为方式,在什么程度上受害人可以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相对于消除精神暴力在法律中存在的灰色地带,心理学家指出,对精神暴力的防治有必要注入心理疗法。

  调查显示,精神暴力更多发生在城市知识分子家庭中。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压力加大,人们在工作、社交等方面遇到困惑或不公正待遇时,最容易将郁闷情绪发泄到家庭成员身上。尤其以丈夫折磨妻子最为突出。

  从事“施暴者心理学”研究的陶来力恒认为,从“精神施暴者”的心理来看,性别偏见是导致暴力和虐待行为最基本的非理性信念。施暴者往往认为,他们的挫败感、暴躁情绪以及由此产生的虐待行为,都是因为碰到了不顺心的事。如,认为妻子为芝麻大点儿的事唠叨没完;做事不按我的想法;当着朋友的面数落我……

  他说,在家庭中对情绪的压抑和忽略,会使家庭失去情感的滋润和维系,一切“机械化”地进行,而索然无味的生活更增添了其非理性认知,造成恶性循环。“甚至,冲突和暴力会成为平淡无奇家庭生活的一个刺激,隔三岔五发作一次,成为激活的需要”。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巫昌祯认为,对待婚姻家庭中的精神暴力,心理治疗及心理疏导很重要。在国外,婚姻家庭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辅导手段,目前一些国内机构也在积极推进。

  专家指出,在反家庭暴力中,除了呼吁立法及行政干预外,发展婚姻家庭心理咨询机构并使之形成网络,将在疏导婚姻障碍,消除情感暴力中发挥有效作用。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