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1月1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华东师大推出“终身教授”制
最年轻的获聘者年仅36岁
2003年01月12日 01:27:47

本报记者 林蔚

  1月10日下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62名教授从王建磐校长手中接过了“终身教授”的大红聘书,国内高校首批由制度创新而产生的终身教授正式登台。此次获聘的教授中,最年轻的曾和平教授年仅36岁。

  两年前,华东师大改革教师履职考核,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打破教授“一评定终身”的惯例。为什么此次又推出看似矛
盾的“终身教授”聘任制?

  一些教授告诉记者,高校对教师的履职考核有量化标准。如根据你的职称级别,要求你每年要发表多少著作、多少篇论文等。对一些需要长期钻研的基础学科工作者来说,他们不得不抽出大量的时间精力,来通过履职考核。华东师大推出“终身教授”聘任制,就是以此促进科研的持续性,为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奠定体制基础。

  据介绍,华东师大“终身教授”不受学校一定时间内的教学科研工作量考核,聘期可以到退休。期间学校无正当理由不得解聘。终身教授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外,每年还享受学校的特殊津贴。

  据了解,国内高校对“终身教授”并没有公开统一的制度,此前仅有少数高校对一些学术权威给予了“终身教授”的称谓和待遇,如北京大学的季羡林教授等。“终身教授”可谓是金字塔顶端的桂冠,代表了极高的荣誉。而华东师大首批62名教授被聘为“终身教授”,数量之大,也引起不少疑问。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张济顺对此解释说,和其他一些高校不同,华东师大的“终身教授”不仅是一项荣誉,更是一项人事制度,学校希望通过此项制度的改革加快学科建设。

  据介绍,华东师大对“终身教授”的受聘条件有严格的要求。主要有:必须是职业道德素质高,治学态度严谨;在本研究领域有相当高的学术造诣,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声望和影响;在本学科的发展和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术带头人;在学校教学、研究生培养工作中成绩突出,并积极扶持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科研成果突出,近年来承担过重大项目或获得过重要的学术成果奖等。

  虽然可以免于学校定期考核,享受学校特殊津贴,但“终身教授”并非是一个“铁饭碗”。在华东师大有关部门,记者看到的一份关于“终身教授”制度的《实施意见》,对受聘教授的任期职责做了明确规定,包括:必须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承担核心课程讲授任务,培养研究生,指导高级访问学者和青年教师,指导和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等;必须承担相应的科研任务,努力争取科研项目与经费,特别是争取主持重大的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的学术专著、教材,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取得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等。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