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1月18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专题
火神的祭典(图)
2003年01月18日 01:26:33

鲍利辉摄影报道

  黄昏,红万寨,云南中部一个偏僻的彝族山寨。彝族阿细人祭祀火神的仪式就要开始,那是彝族山民一年一度的狂欢节。

  前一天下午,全村的男性村民已在后山杀猪祭过与水相关的雌雄龙树,并将寨门用松枝柏枝修葺一新。门上倒悬着一把把木刀,那是用来镇寨避邪的。我们赶到寨子,见两位赤裸纹身、头戴笋壳兽形面具的壮汉手持木制大刀,雄赳赳地立在寨门两旁。

  “火神”是由寨子里28岁的毕成兴和几个长老完全凭自己的想像塑造的:长长的脸膛,蓄有小胡子,右手叉腰,左手握三叉戟,神武威严的样子。它膝上还立着一个小人儿,双手擎一只火把。火神和那个小人儿都裸露着男性生殖器。

  近午,村民们在寨中的主要巷道上铺撒了一层翠绿的松针,清香扑鼻。然后在松针上摆上饭菜,来宾和全体村民们席地而坐,大吃起来,形成了一条可观的“长龙宴”。宴席越长,表明火神的子孙越兴旺。席间当然少不了酒,但人们喝得并不多。那些彝族汉子一个个神情严肃,不苟言笑,默默吃饭喝酒。宴席一直延续到下午两点多。村寨里隐隐弥漫着一股紧张、神秘的寂静,人们在寂静中等待着“钻木取火”的时刻和“火神”的到来。

  下午4时许,有人扛来一根约两米长的杉木,放置在村中的大青树下,上面有一个两寸多深的圆洞。德高望重的何毕摩出现了,他手端一碗酒,口里念念有词,吁请着神圣的火神。他先敬过大青树,献过三碗饭,再敬那段杉木,然后举碗面对众人,祝福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无病无灾、生活安康。

  何毕摩和几个长老放了一把火绒草在杉木洞内,大家七手八脚用一根木棍插进去不停搓转,越转越快。不一会儿,洞里冒出了青烟,火绒草着了,有人伏下身,吹燃了引火的干枯松针,周围的人们一阵阵欢呼:有火了!有火了!

  钻木取火成功后,年纪最大的何毕摩用力吹响了牛角法号,雄浑的号声在大树间和村寨里回荡,呼唤着火神和参加祭祀的男人们到来。

  参加祭祀的主角是男人们,包括一群十来岁的小男孩。他们饭后就隐蔽到村外的山凹里和丛林中脱光衣服,用棕、树叶和一种绿色爬藤植物“过山龙”,彝语叫“米哈萝”,将头、脚和腰部缠裹住,相互在各自身上、脸上绘上彩色图案,不同的颜色代表着天、地和天地间的万物,有的头戴各种兽形面具,有的装饰起生殖器,手持刀、叉、棍等武器,一副原始人的模样。一听到祭祀的牛角号吹响,他们就雀跃着、怪叫着一拥而出,恰似来自蛮荒时代的精灵。

  除了那些裸体男人和孩子,以及数以千计围观的人们,还有一队队盛装的彝族男女列队跟在火神后面。男的弹奏大三弦,女的击掌,在笛子和哨子的节奏中,一起起舞,踏起阵阵红尘。

  毕摩是彝族的祭师,是民间传统知识的保有者,他们创制了彝族的太阳历,对世界,对人类的起源,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他们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一切都用古老的彝文记载在其古歌《先基》里。彝族自古有句话:“父母的话可以不听,毕摩的话不能不听”。

  红万寨倚在一个山洼里,分为大、小两寨,大寨向西,小寨面东,清一色土坯青瓦房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全村有270多户人家,都是彝族,他们自称“阿细”。只有一条崎岖坎坷的土路通向那里。几乎家家都养有骡马,作为交通和往返田地间运送粪肥和收成的工具。

  彝族是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滇中彝族阿细人将火神奉为至尊,视为自己高贵的先祖。在他们看来,就是这个被他们称为“木邓”的先祖在上古钻木得火,脱离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并熔出铁水制成了铁器。于是,“木邓”被尊为火神,他们自己也就是火神的后裔传人,每年他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典,即“木邓赛禄”,重温钻木取火的过程,祈请木邓火神保佑村寨平安、子孙繁衍、日子红火。

▲在整个祭典过程中,祈求多子多福贯穿活动始终。 ▲火神祭典是村民狂欢的时辰,他们可以尽情地随意玩笑嬉闹,甚至污泥加身,粗犷不拘。
▲火神祭典不仅是大人们的专利,男孩子也是祭祀的主角,他们从小就受着古老文化的熏陶,活泼大方,保存着少有的纯真心态。
▲火神祭典也是男子汉炫示雄性力量的场合,这些火神的子民乔装成原始人的形态,尽情展示人类最本能的一面。 ▲火神祭典少不了盛装舞蹈的队伍,男女相对,狂欢劲舞,强化着祭火的气氛。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