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1月19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综述
十冬会距冬奥会有多远
――从十冬会的“十最”中看差距
2003年01月19日 00:21:02

本报记者 曹竞 刘静

  在大杨扬为中国人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后,中国冰雪运动在国人心目中终于有了应有的位置。人们开始用冬奥会的标准来衡量十冬会的成绩,开始用世界一流的水平来审视国手们的表现。尤其在哈尔滨市已经下定决心要继续申办2014年冬奥会后,我们无疑可以从十冬会比赛、办赛两方面来与冬奥会做比较,并不难从中看出两者间相去较远的距离。

  最安全的是纪录

  十冬会上不要说世界纪录、亚洲纪录,就连全国纪录也很少有人打破,所以说纪录无疑是十冬会上最安全的东西。由于对场地条件等硬件要求较高,冬季项目的成绩一般会“因地而异”,但这并不是十冬会纪录安全的真正原因,整体水平不高才是主因。十冬会的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花样滑冰双人滑、男单等项目的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有些项目的动作难度已经达到世界一流,但就在这有限的几个项目中,能够达到世界一流的也只是那么几个人。至于中国原本落后的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跳台滑雪、速滑等有纪录可查的项目,其成绩都不如人意,以至于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肖天感慨道,像高山滑雪这种项目我们追个四五十年,可能也赶不上欧美先进水平。而中国冰球的整体水平距欧美强国尚有很大差距,并且前景堪忧。

  最耀眼的是大牌

  每届运动会都会有黑马产生,新人涌现,十冬会同样涌现出诸如伊春市于凤桐、哈尔滨市王霏、王蒙及长春市郭伟、李野等一批有潜质的年轻选手。但新人的冒尖依然盖不过大牌明星的风采,短道速滑的大杨扬、李佳军、双人滑申雪/赵宏博、自由式滑雪徐囡囡、速滑短距离项目的王曼丽仍是最为风光的。状态并不在巅峰的大杨扬、李佳军分别摘走短道速滑的6枚金牌足以说明这一中国冬季运动的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储备并不乐观。在名教练姚滨的悉心调教下,中国双人滑选手已有3对能够跻身世界前12名,但正如花样滑冰圈内人士评价的那样,申雪/赵宏博比起庞青/佟健、张丹/张昊依然高出一筹,有人甚至开玩笑说,即使申雪/赵宏博摔两个跟头,冠军还是他们的。十冬会双人滑仅有7对选手参赛说明我们的后备人才明显不够用。自由式滑雪项目上虽然也有程爽、代爽飞、赵珊珊等一批年轻选手崭露头角,但长野冬奥会银牌得主徐囡囡包揽了所有金牌,不难看出年轻选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这些有望在国际大赛中夺牌的项目相比,其他项目人才储备的问题就更让人头疼了,有些代表团甚至要靠“五朝元老”去争金牌。由于后备人才培养不利,一些弱势项目已经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最匮乏的是师资

  所谓名师出高徒。十冬会上但凡呈上升趋势的项目或者成绩提高迅速的选手,身后都会有位能干肯学的教练。不过,像申雪/赵宏博的教练姚滨,中国短道速滑队的教练辛庆山以及指导王曼丽的谢天恩、指导王霏的梁林花等教练这样的优秀教练毕竟在中国冬季运动领域内还少得可怜,而且大部分项目由于教练队伍力量不够,只能采用“作坊式生产”方式,一位教练带个把队员,而且是从小带到大,训练上缺乏系统性,也没有形成良性运行机制。正是因为机制上的问题,教练人才的匮乏,才使得中国冬季运动项目教练水平参差不齐,教练队伍鱼龙混杂,一位圈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教练根本就是在混饭吃。不重视训练,不研究项目的规律性,拿不出切实可行的训练手段,想赶上世界水平根本就是不可能的。通过十冬会,已经让相关人士意识到教练队伍的整体水平亟待提高,教练的培训机制必须落到实处,尤其是青少年教练队伍的良莠不齐,将会令我们本不丰富的人才资源出现大规模浪费。

  最欠缺的是裁判

  “朝中有人好做官”,国际级裁判多了,咱们的选手也不会总在国际比赛中被人欺负。但遗憾的是,中国冬季运动项目的国际级裁判并不多,即使是在个别优势项目上,中国的裁判依然在国际上没有形成气候。花样滑冰是一项打分项目,裁判对选手的印象分非常重要,在1985年时,杨家声成为中国第一位有资格在国际大赛中出任裁判长的国际级裁判。如今17年过去了,已经退休被冬季管理中心反聘的杨家声仍然是这个领域中的惟一。与记者说起此事时,杨家声非常感慨地说,李明珠、姚滨都特别喜欢向他打听欧美裁判们都是怎么评价自己选手的,因为这很重要。但如果我们有一支过硬裁判队伍的话,在国际大赛中说话便会越来越有分量。自由式滑雪一直是中国冬季项目重点发展的项目,这也是一个打分项目,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位国际级裁判。中心领导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表示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这三支队伍必须全面发展,缺一不可。由于目前国内很多裁判都不是科班出身,对项目本身就缺乏理论上的研究,在越来越严格的国际级裁判晋级考试中难有作为便成了必然。所以说,要加强裁判队伍,就得从提高裁判员整体素质下手。

  最无趣的是交流

  全国冬运会一直是长春代表团占据霸主地位,但这次哈尔滨不仅彻底翻身,还以37枚金牌、75枚奖牌、1455分的绝对优势排在金牌榜、奖牌榜和积分榜首位。可问题是,东道主金牌多多非但没给人什么振奋的感觉,反倒让人觉得很无趣。尤其是东道主为了能够在家门口独占鳌头,可谓用心良苦,从各地交流来大批夺金高手。像原七台河市的大杨扬此次为哈尔滨勇夺6枚金牌,原齐齐哈尔市的张维娜/曹宪明此次独得两枚冰舞金牌……应该说,大批交流选手的到来为哈尔滨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立下大功。但这样的交流并没有太多意义,完全是为了十冬会专门设计的,根本代表不了哈尔滨队冬季运动开展的真实水平。由于哈尔滨此次从齐齐哈尔交流来大批选手,有人甚至认为下届齐齐哈尔办冬运会时,估计哈尔滨也会为他们“贡献”大量队员,这样的你来我往实在不可取。相比之下,十冬会虽然比上届增加了3个南方城市代表团,但除澳门外,其余诸旅仍是未走出由东北选手充门面的老套路。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肖天在谈到这一问题时亦坦言这种交流还很初级,但他认为北冰南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仅依靠黑吉两省想成为世界冰雪强国,是根本不可能的。由此可见,这种交流实在无趣的很。

  最稀罕的是老外

  随着越来越多的洋教练进入中国体坛的各个领域,洋面孔出现在国内地方队的教练席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十冬会上却罕见的很,各支代表团不仅没有一家聘请洋教练,也没有一家有洋面孔。以致于前奥地利跳台滑雪教练科赫前来选拔5名中国选手赴国外培训,一度成了媒体眼中的焦点。“请进来,走出去”,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体育提高自身水平,尤其是落后项目水平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中国冬季运动在走出去方面做得不错,并因此迅速涌现出一批尖子选手,特别是花样滑冰选手大多会请欧美高水平编导为自己编排动作。但在请进来方面,中国冬季运动项目远不如夏季运动项目动作大,像有些落后项目,我们不管是在训练手段,还是理论上都与高水平国家有很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请进来无疑是迅速提高运动水平的好办法。特别是像冰球这种观赏性比较强的项目,不仅要请外教来提高水平,还应该请些外援来活跃联赛,增强联赛的吸引力。到那时候,咱们也不致因为冬运会缺少洋面孔而大惊小怪了。

  最普遍的是哭穷

  除了在采访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这些较受重视的项目时,没有听到太多的抱怨,在采访其他项目时,哭穷几乎成了教练和运动员的通病。由于中国冬季运动的发展仍依靠的是举国体制,走的是集约型发展道路,尽管国家近些年对冬季运动的投资比以前增加了,但与国外冰雪强国比起来仍有很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把钱用在刀刃上,也就是那些有望在国际大赛为国争光的优势项目上。面对哭穷的局面,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肖天表示会在政策上对落后项目给予一定扶持。但任何项目如果不抓训练,不提高自身水平,光靠投钱是不可能赶上世界一流水平的。对于一些雪上项目,由于我们基础设施差,运动队少,仅靠投点钱很难做到基础大、尖子尖。肖天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也要符合中国国情,尤其对于那些落后项目而言,不可能突然间拿出很多经费进行扶持。

  最无奈的是天气

  我国的冰雪运动主要在黑、吉两省开展,但是就专家的观点,东北并不是开展冰雪运动的最佳地区,主要原因就是气温太低。按照国际惯例,气温低于零下18摄氏度就不允许进行训练比赛,这一方面是为了保护选手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有利于选手出成绩。而十冬会期间,有很多时候气温都低于零下18摄氏度,这也是成绩不理想的一个原因。而国际上一些有名的冬季运动胜地,通常冬季气温都在零下4摄氏度左右,有时候甚至会更高,并且绝大多数日子风和日丽。

  国际冬季两项协会的主席曾经考察了解放军队位于双峰的训练基地,他感叹地说,这里的气温太低,条件也很差,在德国人看来,这里根本就不适全人生存。“但是你们却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很让人钦佩。”而国内的教练们说起越野滑雪训练时,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这是与天斗与地斗。由于严寒,队员们被冻伤成了常事。在欧美,越野滑雪如同足球一样的普及率当然不是缘自与天斗与地斗,而是在享受大自然。下届冬奥会将在意大利的都灵举行,而与哈尔滨同时申办2010年冬奥会的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也顺利晋级,抛开其他不谈,这些欧洲城市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就先帮了他们大忙。

  最流行的是孤独

  十冬会赛场流行“孤独”,这是不得已的窘境。十冬会的雪上项目赛场无人喝彩,听不到催人奋进的掌声。即使是在冬奥会上最受宠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和跳台滑雪,观众也是屈指可数。在中国,冬季项目的观众土壤还很干涸,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培养起来。中国滑雪协会秘书长田有年说,国内的冬季项目开展得很不普及,电视台关于冬季项目的比赛报道也很少,对于大多数的中国观众来说,冬季项目很陌生,看不懂,所以自然也就没有了看的兴趣。反观一些冰雪项目发达的国家,比如说德国,他们的跳台滑雪是电视观众收视率仅次于足球和一级方程式赛事,被称为“冬季一级方程式”。在奥地利,跳台滑雪的一站世界杯赛可以聚集两三万名观众到现场观看。冬季项目受到如此礼遇我们连想都不敢想。

  本次采访十冬会的记者有的也是头一遭接触冰雪项目,为了工作,他们自然得突击学会弄懂比赛,本来看上去很乏味的比赛弄懂了来龙去脉后,立刻发现,原来还是很有看头。老记们感慨,冰雪项目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他们也担心,要是哈尔滨果真申奥成功,在冬奥会的看台上会不会也出现这样冷清的场面?十冬会告诉我们,我国的冬季项目还得培养观众,聚集人气。

  最尴尬的是硬件

  在亚布力的赛场,上山只有一条索道,观众、记者、选手们全都使,有时难免拥挤。开赛前,老记们赶着乘索道上山找个最佳机位,选手们等着乘索道比赛。所以每场比赛前,常出现抢道的阵势。说到底,谁都没错,只怨我们的硬件太落后。对比1998年冬奥会的举办地日本长野县,光一个长野县,就有40多片雪场,1000多条索道,每条山上的索道都是纵横交错。索道把人都分流了,所以难得能见到拥挤的场面。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肖天说,从全国范围看,我国的冰雪运动设施条件明显落后。目前我国可以办赛用的冰场统共只有14个,而美国一个城市里这样的冰场就有三四十个,这指的还是南方城市,至于北方城市数量更加可观,盐湖城一个城市就有100多块冰场。国内有点规模的雪场也只有6片,集中在亚布力、双峰、二龙山、北大湖等地,至于索道更是少得可怜。本次十冬会只设了十个大项,而冬奥会共有17个大项,有的项目以哈尔滨目前的硬件,根本就无法开展赛事。在国内,哈尔滨的冬季项目硬件设施算得上是老大,但与已经举办过冬奥会的城市相比,哈尔滨市要想成功申办冬奥会,硬件上还得做足功夫。

  通过以上“十最”不难看出十冬会与冬奥会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正如肖天所说的那样,十冬会虽然有了可喜的变化,但我国冬季项目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各项目的发展也不平衡。如果我们因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成绩而盲目自大的话,不管是对中国冬季运动的发展,还是申办冬奥会来说都是不利的。成大事需要热情,但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水到渠成的坦然和一分厚积薄发的耐心。

  (本报哈尔滨1月18日电)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