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1月3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九大购物“谜团”糊弄消费者
2003年01月30日 01:02:55

 

  本报北京1月29日电(记者刘元)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公布了九大购物“谜团”,以提示消费者。

  赠券:“买100元送50元券”是商场搞促销活动时的声明和广告。但商家送的这50元,必须满足商场规定的附加条件后才能消费。如,当消费者拿着购物券去买化妆品、首饰和电器时,却被告知“特例品不参加活动
”。

  奖品:有些商家在有奖促销活动中,将残次品或劣质品当奖品赠给消费者。还有些商家将三无产品、过期食品或假冒产品混在奖品中变相销售。

  免费:免费品尝、免费试用、免费拍照和免费赠送等等,是商家又一促销术。这个程序最终仍要花钱。如免费拍照,版权属于经营者,消费者若想得到底片,就得掏钱。

  钱款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这是一些商家对消费者惯用的警告语。消费者与经营者确立了买卖合同关系后,各自都拥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如经营者多找了钱,消费者是否也可引用此警告语来规避责任呢?

  超市不找零:有些超市规定微机收款不找零,一律实行“四舍五入”无零头。当消费者权益受损失找商家评理时,商家往往用微机是总店统一联网、程序复杂、改动难度大等理由搪塞。

  超市小票不规范:有些小超市的购物小票既无商品代码又不显示具体商品。当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却因证据不足而得不到法律保护。

  10元钱以下不开发票:有超市规定,消费者要发票必须凑足10元,否则只能开收据。

  超市存包丢失最高只赔200元:这是有些超市张贴着的告示。当消费者寄存的包在存包处丢失,并有充分证据证实包内的钱高于此数额,要求赔偿时,超市负责人便以此为由拒赔。这是与《消法》第24条规定相抵触的。

  最终解释权:无论商场打折、降价、赠券等促销活动还是饭店的优惠券后面,都附有“本店保留对此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如某饭店在广告中称“节日期间5折优惠”,当消费者结账时,服务员告知海鲜、酒水不打折,并指着广告的一行小字说,本店有最终解释权。经营者利用格式条款来获取“最终解释权”,达到欺骗消费者或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目的。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