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2月14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经济时评
不只是车价问题
2003年02月14日 00:56:40

尚德琪

  轿车消费肯定是继家电之后的另一个消费热点,不然,轿车市场也不至于要打价格战,媒体也不至于如此关注轿车的价格问题。

  新华社2月12日一篇电稿给准车族提供了3个价格参照系,比如说“车价年年都会降,该出手时就出手”,比如说“新车降价此起彼伏,但价格战不会全线打响”,比如说“借鉴海外成熟市场价
格,重在‘品牌价格比’”。

  价格的确是轿车进入更多中国家庭的一个门槛,但我不同意这是车市的“当务之急”,准车族其实还有更多的担心或期待。

  一是行车环境问题。不久前,一位大学教授因一句“堵车是繁荣的表现”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强烈反驳。不过得承认两点:一,中国的轿车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二,中国城市的堵车现象已相当严重。很多人都没有属于自己的车,但也没有人希望有更多的车堵在那里;同样,没有人不想拥有自己的轿车,但也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车堵在那里。

  二是停车场地问题。不要说中小城市,就是省会城市,大多数公共场所都没有专门的停车场。机关单位的那点小空地,能让领导们的车开得进去、停得安稳,已相当不错了。大型商场、酒店好像只关心来多少客人,却没有能力关心能来多少车。门前那块闲地方,或者就像大多数商场、酒店一样,即使占用了不属于自己的那一截人行道,也车满为患。我们常见到的情况是,消费者刚刚进入状态,服务人员就开始喊话,让××牌号的司机挪车让道。

  三是售后服务问题。在家电行业,竞争已经从产品本身(包括价格),延展到了售后服务。消费者也逐渐认识到,耐用商品的寿命应与它的售后服务挂起钩来。目前,中国的汽车经销商,有相当一部分只充当了一个优秀售货员的角色,车能卖得出去,但没有能力维修,也没有能力提供高水平的售后服务。一些很小的问题,就可能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麻烦。海尔产品之所以越走越远,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其售后服务与消费者越来越近。这一点汽车行业相距甚远,一些品牌甚至还没有起步。

  四是养车费用问题。消耗性开支与使用有关,暂且不论。一些开支则属于固定性的,比如车船使用费、养路费、保险费、固定停车费、年检费等等,不论车辆是否使用、使用多少,都得交。据估计,这几项开支加起来,一年将近两万元。从心理上说,消费者觉着有些霸道;从能力上说,很多人会望而生畏。

  有数据预测,中国有3亿潜在的购车人群,而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仅为2100万辆(《中国经营报》2月10日)。也因此,权威媒体报道一直说中国的汽车市场仍然是“卖方市场”,汽车在市场上仍然“供不应求”。但是,为什么汽车消费还需要政府、银行联合起来,一次又一次地启动呢?而且,为什么实际上还是久启不动呢?

  价格能传递最关键的市场信息,但必须是在供给和需求能够自由发挥作用的背景之下。消费者都希望价格再低一些,但消费者于价格之外的诸多忧虑,有时也会影响到价格的调节作用。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