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2月18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高考在六月
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招生:
新设两个专业 五年修两个学位
2003年02月18日 01:56:37

本报记者 原春琳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朱勇介绍,学校2003年本科招生规模与去年持平,维持在2500人左右,不再扩大。但是,中国政法大学今年将利用自主设置专业的权利,增添两个新专业,专业数目达到14个。

  对多数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今年最大的福音莫过于学校将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试行五年两个学位的培养方案。

  国际商务专业

  这个专业是教育部招生目录所没有的。学校从2002年5月开始,经过7个月的论证,并获得学校学术专业委员会通过后,设置的新专业。

  这个全国独此一家的专业设置原因很简单:中国与各国之间经济交往频繁,急需大量懂得国际商事、国际经营、国际法规和惯例,懂管理、熟练掌握英语的复合型、专业型、应用型的中高级人才。

  从1994年开始,人事部和对外经济贸易部设有国际商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每年很多人都参加这个考试。

  而问题是,国际商务这个“行当”有专业考试,却无专门人才培养。

  实际上,国内各大专院校普遍开设国际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等专业。这些专业与国际商务有一些相关,但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定位有明显区别。

  国际商务更注重对国际商务活动能力的培养,而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更注重对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

  据介绍,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知识模块除了需要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化经营管理的一般知识,更要掌握国际商务活动的各种法律、法规和国际管理等知识。国际商务专业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学专业,它要求学生在具有坚实的经济学基础的同时,还必须懂得管理、通晓国际商务合作的法律、法规和通行的国际惯例。

  对政法大学而言,在这个集国际法、管理学和经济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中,占比重最大的国际法自然是学校的强项。经济学本科专业虽然刚建立,但其开设经济学硕士专业的历史已有23年,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设置也已7年。

  学校的初步设想该专业预计招两个班,大约在80到100人左右。

  汉语言文学专业

  对许多学校的中文系而言,这个专业已是老字号。政法大学此举并不是因为专业本身有非常大的市场要求,它的着眼点在于加强对外汉语教学。

  2002年有关部门对北京60多所有招收留学生权利的高校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到中国政法大学学习法律的留学生比例非常大。随着留学生来华人数和中外合作培养人才的数量的激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有无直接影响学校教学。

  单纯的汉语言文学不是政法的强项。学校对这个专业的设想是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兼修法学专业。这一方面是学校的需求,一方面便于学生与留学生一起培养,加强沟通。

  按照校方的设想,该专业的学生或是为己所用,或是从事与法律相关的文字工作。

  五年修两个学位

  政法大学现有14个专业。除了一个法学专业,13个专业与法学无关。如何把法学优势融于其他专业,一直是学校思考的问题。

  从2002年初开始,学校就针对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对人才市场和毕业生展开跟踪调查。在论证中,学校决定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原因有三:一是市场需要高级复合型人才,其中包括更宽泛的知识结构;二是法学教育从本质上讲是精英教育,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并具备从业资格,应该是本科以上层次的教育。四年时间难以理解法律观念和法律精神,五年两个学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走向精英教育的一条桥梁;三是法律是政法大学的优势学科。五年两个学位的培养方式可以很好地发挥这一优势。

  学校决定实行这一模式的基础在于,一是学生前两年基础课和公共课基本一致;二是目前非法学专业学生很多都在修法学课程。

  2003年入学的非法学专业新生将享受这一模式。他们在大三时将自由选择:或是四年读完本专业,或是五年修两个学位。如果选择后者,从大三开始就要增加法学课程。

  选择五年修两个学位还有两个前提,一是经济能够支撑,学生必须承受第五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二是能吃苦完成学业。为此,学校加大引进人才的步伐,2002年引进以法学为主的100多位人才。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