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2月2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就业门槛的高与低
2003年02月26日 00:20:18

潘凤亮

  据《南方都市报》2月22日报道,广州首次打破了教师招聘的干部身份限制,非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只要取得教师执业资格证书就可以参加应聘。这是荔湾区作为广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工作人员试点的举措之一。

  人才不受特定身份的限制,回归其本质属性和市场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人才的本质内涵在于能力
,而外在的身份并不是能力的证明。凭借自身能力在更为开放的环境中展开公平竞争,这是政策干预渐弱市场规则强化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近来类似的政策松动还有很多,比如取消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自费留学的“高等教育培养费”等等。取消人为的障碍设置,打破身份等的限制,政策门槛无疑是降低了,但市场门槛却反而会大幅度提高。

  在少了人为设限的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中,竞争层面的深度和广度空前加剧,参与竞争的人数和竞争难度大幅增加,面对并未增加的就业机会,市场的选择空间反而会缩小。这种由政策放宽带来的巨大市场压力,就要由竞争者来承担。这也正是在政策越发人性化的背景下,很多城市的大批低层次劳动者找工作难的本质原因。

  政策的人性化也许只是表面现象,它将带来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就业岗位本身的需求层次提高,同样也是市场的必然选择。在低层次劳务市场已趋饱和的情况下,就业门槛的提升不可避免。这是一种市场自身的调节功能。市场是不讲求人性的,而这种无情的市场规则却最为公平。

  就业的政策门槛降低了,市场门槛却提高了,这是由两大因素促成的:一是政策松动造成的竞争加剧,一是市场的调节机制对找工者素质的高要求。面临这样的现实局面,不同社会群体的总体生存压力都在加大。即便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更趋平等,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不断提高,也不可能改变竞争加剧这一必然趋势,而只会使之增强。作为市场经济时代的每一个人,只能坦然而积极地应对这一现实。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