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3月1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艺坛连爆丑闻 代表委员怒斥“艺术腐败”
2003年03月10日 03:40:47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陈芳 任忆)全国政协委员魏明伦在两会上揭露文艺界存在的腐败现象后,呼唤艺术纯洁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门话题。

  继司法腐败被屡屡曝光后,学术腐败、体坛“黑哨”等不同领域的腐败问题也相继浮出水面,为广大民众所唾弃。而在肩负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艺术界,腐败问题也
开始潜滋暗长,一幕幕黑色交易正以各种隐蔽的方式进行。

  任何腐败现象,都有其产生的根源与滋生的土壤。魏明伦认为,在目前转型时期的文艺界,文化产品的生产、创作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潜规则”,它们正是艺术腐败产生的温床。

  所谓“潜规则”,是指社会生活中潜在的灰色规则,它是相对于社会道德认可的主流规则而言。如果一个新人想成名,就要采取各种方式“搭上”导演、制片;有些人在台上比谁都冠冕堂皇,大弹大唱主旋律,高举“义演”“爱心”大旗,但他们在台下的“交易“却令人触目惊心,也让真正有艺德的人不齿。

  文化界的“潜规则”有其自身特点,大多以“艺术”的形式体现在评奖、选拔、庆典等各种文化活动中。为繁荣社会文化事业,政府每年都要投大笔资金用于各种文化项目建设,但对于这些资金的使用因缺少明确的法规做监督,衍生的问题令人瞠目。

  另一方面,艺术创作存在着较强的主观性,对艺术作品的评价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文艺节目让谁演不让谁演、让谁上场不让谁上场、让谁出镜不让谁出镜,全由主办者或导演说了算;一台演出成功与否,也没有一个明确、合理的评价体系,这就为一些艺人提供了暗箱操作的空间与余地。知情人说,以文化名人自诩的张俊以,之所以能在电视台大红大紫,与他精心编织的关系网不无关系。

  艺术为大众服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文艺创作不是面向广大观众,而是“眼睛向上”。一台投资几百万元的剧目,经常是排出来后演几场,请各方面的领导看一看就成了库存品,广大观众根本无缘看到。这些艺术投资只管投入,不问产出。承办者拿着钱,以艺术的名义随便花、随便用,没有严格的管理与监督。而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