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3月1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联想数码听――
打造“第三代随身听”
2003年03月10日 14:06:31

 

  二度出击的联想数码听业务终于在2002年成为国内MP3市场销售量和销售额的双料冠军。然而联想数码听的相关负责人却多次公开表示“联想数码听不是MP3,它是第三代数码随身听”。―――那么“MP3”、“数码听”和“第三代随身听”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上个世纪70年代初,SONY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可以方便移动的录音机产品,这款产品被人们称之为―――Walkman,即我们熟知的“随身听”。随后,更多体积更小,功能更强的磁带随身听被制造出来,这类产品被称为第一代随身听。

  到了1984年,第一台CD随身听―――Disk man也在SONY公司诞生。因相比第一代“随身听”产品有储存介质上的革命,所以它被人们称为第二代随身听。第二代数字存储方式的主要优势在于,音质更加出众。一时间,CD播放机以其更高的品质感,成了家庭音响的主角。

  “MP3”等于“第三代随身听”吗?

  但“随身听”的演变历史远未终止,在三层国际标准压缩技术―――mpeglayer-3(简称mp3)诞生后,1998年,韩国世韩(Seahan)公司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MP3随身听―――MPmanF-10,为随身听的演变拉开了新的序幕。

  作为这一领域的新贵――MP3随身听,由于突破了播放介质的限制,与前二代相比,在外形上:其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有许多产品甚至不足一两(50克),小于香烟盒。在内部构造上:MP3播放器只需要一块芯片、一个解码芯片和一个电池就能够工作,没有大量的机械活动部分,设备磨损几乎是零。因此,其故障率极低,寿命更长,并具有不怕震动、便于携带,功耗低、连续播放时间长等优点。而其反复录入和编辑音乐节目的功能,还使消费者免去了购买载体的成本和麻烦,这也是前二代产品所不可能拥有的。相比第一、二代随身听产品,因MPManF-10的诞生,随身听产品“从形到神”均产生了巨大变化。

  但是,当“MP3”一面被业界热炒消费者追逐,另一面却被越来越突出的内容来源、格式兼容等问题所困扰,我们不禁要问,“MP3”是否就是第三代随身听的代名词呢?细究之下,答案却是否定的。

  MP3随身听之所以不能被称为第三代随身听,是因为,如同磁带随身听和 CD随身听是以播放介质的不同来区别一样,第三代随身听的主要特点在于其所播放的是数字格式的音乐。而所谓数字格式的音乐绝非仅仅MP3一种,随着产品技术的发展,当MP3随身听可以支持更多的音频格式时,这一产品概念就要遇到瓶颈,而名实不副,将不利于消费者理解产品概念和商家开拓市场。这也是MP3随身听虽前景喜人,但短期难在市场上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

  除此以外,就产品的品质与功能来看,当今的部分MP3随身听产品,同传统随身听相比也存在差距。如:传统产品所必备的三大功能:录音、收音、放音一体化,就是不少当今的MP3随身听产品所不能达到的。

  总而言之,“MP3”还不足以完全体现出第三代随身听的内涵。

  为什么是数码听

  这种尴尬的境况,在2002年终于被打破,其中以联想推出的“数码听”最具代表性。这种新兴的随身听产品不仅外观时尚,看上像传统随身听,功能上达到录、放、收一体化,专业性很强,而且还对魔盘和其他电子产品的功能进行了融合,避免了MP3功能单一的弱势。由于联想的“数码听”产品,不仅兼容MP3、WMA等多种数码音频格式、更具备传统随身听的品质和功能,可谓在产品上真正完成了“第三代随身听”的定义。其数码听F300、F8310两款产品,就因其时尚造型设计和听音乐、复读、录音、移动硬盘的强大功能,甫一推出即受到业界和消费者的关注与喜爱。

  为了让新一代随身听产品进一步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而不是“徒有其名”。联想数码听不仅在产品上根据不同的功能组合分成的高、中、低三个挡次,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选择,更在产业角度上对MP3的产业链不闭合现象,即音乐获取来源的不易,进行了积极地改革。为此,联想不仅广泛地与唱片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帮助用户解决音乐来源问题,同时还和唱片公司共同推广“数码听”。据悉,这一举措已进入实质性的商谈阶段,这无疑会是“数码听”成为第三代随身听代言产品的有力支撑。

  由产品本身到产业结构来看,“数码听”不仅赋予了第三代随身听准确的产品概念,同时还打破了MP3随身听所遭遇的产业瓶颈。可以想见,第三代随身听的时代,将自“数码听”的出现真正启始。(陈宁)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