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3月13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国博将引领博物馆建设转向
2003年03月13日 00:03:14

本报记者 陈娉舒

  中国第一个以“国家”冠名的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新近挂牌的同时,北京市举行的文物工作会议传出信息:今后几年,北京地区各级各类博物馆新建、改扩建的总投资将达到70亿元,使博物馆总数由目前的118座增至130座。

  不独北京,博物馆“遍地开花”的步伐正在加快。面对各地“建馆热”,有专家指出,必须严格掌控“数与质的平衡”,而国博正是“我国博物馆建设‘从数量发展’向‘质量提高’的转向标”。

  博物馆建设的各个高峰来了

  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博物馆总数为1384座,加上其他部门和民间兴办的特色博物馆,全国各类博物馆已达2000余座,博物馆藏品超过2000余万件,年举办展览达8000余个。

  来自国家文物局的消息称:到2015年,中国将在现有2000余座各类博物馆的基础上,再建1000座,基本实现每个中等以上城市拥有一座功能齐全的博物馆。除国家博物馆建设外,国家还将完成京、津、川等省级博物馆新馆建设,并支持财政、邮电、铁道等行业博物馆及国际友谊、民族生态等特色博物馆的建设。

  著名史学专家苏东海近日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中国正迎来第三个博物馆大发展时期的新高峰。”苏东海目前的身份包括国家文物局专家组专家、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博物馆学会名誉理事、国际博物馆学委员会委员等。

  作为我国博物馆建设的转向标,今后5年,国博将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现有规模基础上改建扩建,在2008年建成为包含古代历史、近现代历史、民族、民俗、艺术、美术、国际友谊等多门类博物馆的集合体。未来的国家博物馆,代表的是“中国博物馆文化的国家形象”。

  盲目攀比和速成给博物馆建设带来了种种缺憾

  我国博物馆建设自上世纪70年代末进入第三发展时期后,增长势头惊人:1977年全国有博物馆300座,1987年即增至827座,10年间增加了2.7倍。1980年至1985年的五六年间,平均每10天全国新添一座博物馆,其中在1984年,每2.4天全国就诞生一座博物馆―――而即便是美国60年代博物馆大发展时期,诞生一座博物馆的平均天数还需3.3天。1996年至今,各省市再次掀起修建大型国家级、省级博物馆的浪潮。1996年,北京市注册博物馆的数量为96座,7年间又增加了22座。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一批现代化大型博物馆也在此期间建成。

  “目前,各省市甚至部分区县斥巨资建大馆的势头仍旧有增无减!”苏东海透露,近年,投资亿元以上建馆不下十余处,而投资数千万元建馆则比比皆是。这种“建馆热”,一方面体现了各地对文化设施建设的热情、对博物馆价值的认识在加深,但另一方面,“建馆热”中隐藏着盲目攀比的倾向。

  苏东海认为,投多少钱,建多大的馆,必须立足各自的省情、市情和县情。他举例说,某经济不发达省份,欲斥资数亿元建全国一流博物馆,为筹款,竟要把位于该地最好地段的老馆卖给开发商盖房子,而在郊区盖新馆,换得地皮差价。苏东海认为,这种做法建工厂可以,但建博物馆万万不行,因为这是在牺牲博物馆的观众利益。苏东海指出,个别地方追求所谓的“政绩”,博物馆变味成所谓的“形象工程”,这很可能是盲目攀比的根源。

  一方面是建馆盲目攀比,另一方面是建馆盲目速成。

  在国际博物馆协会制订的博物馆定义中,博物馆被定性为一种“永久性机构”。苏东海解释说,这体现了博物馆收藏物的永久性特征,只有稳定的永久性机构,才能保障“物”的永续存在,因为“博物馆是幸存下来的文物的最后归宿”。因此,博物馆建筑应该贯彻这种“永久性”意向。一旦博物馆工程为赶工期、求速度弄成“豆腐渣工程”,遭殃的不仅是人,还有不可替换的文物。

  但目前很多博物馆建设却是这样:时间表可随意制订,可以赶在某些领导人任期内,也可以赶在某一个纪念日内,很多馆舍当年建当年开。人们在这些“挂牌馆”里看到的,只是豪华富丽大而无当的建筑和空荡无物的陈列室。

  面对“建馆热”和“速成风”,苏东海说,这方面曾有过历史教训。美国、日本、前苏联是上世纪50至70年代发展博物馆最快的国家。但新发展的博物馆大多没有充分具备藏品、馆舍及展出等条件。日本上世纪60年代建立起2356座博物馆,到了1984年,按照日本博物馆法衡量,符合条件的仅675座。前苏联在上世纪70年代仓促建立了上万座博物馆,使前苏联社会办博物馆在1981年达到1.2万座,可达到示范章程的仅800座,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

  苏东海说,以北京为例,全市博物馆数量118座,高居各国首都博物馆拥有量的第三位,仅次于伦敦和巴黎。2008年,北京的博物馆建设目标是130座,这一数字将跃居各国首都博物馆拥有量的第二位,仅次于伦敦。看起来,北京博物馆建设情形喜人,但如果将之放到历史长河中纵向比较,就会发现“数量”后面的差距:巴黎、伦敦的城市博物馆史可远溯到二三百年前,即使美国也可追溯到100年前,而北京的100多座博物馆,却绝大部分是在近50年里建的,其中虽不乏世界知名博物馆,但“准博物馆”、“挂牌馆”也不少。同样,全国2000多座博物馆,一旦跟博物馆史悠久的国家作一番历史比较,就会发现种种因为“速成”而带来的缺憾。

  一座真正的博物馆往往要历经百年积淀

  近年涌现的不少大馆新馆,被一些地方寄予“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的期望。但苏东海指出,博物馆要成为文化标志性建筑,需要长期、深厚的文化积淀。

  苏东海指出,博物馆是人类文化遗产最密集的地方,没有一定量的馆藏,没有著名的镇馆之宝,以传统角度看,不能称之为博物馆。许多国家的博物馆立法,都把藏品、馆舍和展出作为博物馆的基本条件。一座好的博物馆,不仅要有好的建筑,最重要是要有充分的科研储备和文物储备。世界知名的博物馆,无不以其藏品价值和科研价值而闻名。要做到文物密集、知识密集,文物的积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条件,可以这样说,“上百年才可能造就一座真正的博物馆”。

  他逐一举例:科隆大教堂可谓德国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它1240年动工,1880年建成,建了600多年。北京故宫可谓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它也是历经500多年才达到如今的规模。中国革命博物馆1950年成立筹备处,筹备了10年,到1959年才宣告建成。即便是小小的县级博物馆,如常熟博物馆,也是在1991年的筹备阶段就创办“常熟文博”,展开科研工作,征集了上万件文物,直到1997年才正式开馆。

  刚挂牌的国家博物馆提出2008年开馆,听来似乎只有5年建馆时间,但苏东海强调,事实上,建立国博早在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上就已提出,从那时开始了各项筹备工作。而已建成近半个世纪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更为国博储备了丰富的藏品和科研实力――“更准确地说,1912年就建成于故宫午门一带的‘旧历博’,在事实上就已为新世纪的国博提供了文物等物质准备”。“因此,在这些老馆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国博,决不是仓促上马的项目,而是有着近一个世纪的坚实深厚的建馆基础,将是我国博物馆的集大成者”。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