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3月2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行政“工程”制造不出名师
2003年03月26日 00:02:02

祝俊初

  据人民网消息,3月16日,山西某市教育局启动了中小学“名师工程”,不少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省市教学能手参与竞争,并已确定“名师”培养对象264人,而这项“旨在培养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让这样的名师带动本学校的教师队伍,从而加快本市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工程,将使3年后该市教育系统有150位名
师脱颖而出。

  要说像企业制造产品一样的“名师工程”之滑稽,首先不妨沿此思维方向推想一下:若推而广之,保守估算,全山西省3年制造出十倍于此的名师即1500名,或者全国制造出几十倍于山西的名师即数万名,当毫无问题;若再进一步,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定它个五年规划、十年规划呢?届时,我们的名师岂不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当浩浩荡荡的数十万、数百万名师大军走上中小学讲台时,他们中的每一位还能叫名师吗?名师之称还有实际意义吗?恐怕,人们只会生出通货膨胀时盯着手中的大额钞票的那种感觉。

  显然,“名师工程”的目标任务是在全市教师中定向(圈点的培养对象)、定时(3年)、定量(150名)造“名”。然而,无论人、事、物,名副其实的“名”是什么?一是稀有而非普遍,是且只能是内在品质比较上的出类拔萃者;二是口碑而非标签,是且只能是大众广泛认同的结果。这样的“名”,岂是谁能刻意造出的?比如企业,能定向、定时、定量造出的只是产品而非“名品”,名不名得市场说话,需要由社会来评判。

  同理,名副其实的名师,只能是源出大众口碑而非缘于行政封号,实质应该是他们为“师”做“范”的学养、操行、品德等综合素质(不是简单的“专家型”、“学者型”那么狭隘)出类拔萃,从而赢得学生、家长、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无疑,成就名师,关键取决于自身修行。一名教师是否具备了过人的内在品质而得享名师之称,从来不可能以谁是否给他们贴上一纸标签为转移,当然更不可能像某市教育局明确告诉我们的那样:由教育行政机关直接出马,耗费人力、财力、物力去专门搞一项“工程”,名师就能按计划成功造出。

  我不否认,作为教育事业宏观管理者的教育行政机关,有积极引导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的职能,但那是指为全体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而不是亲手去制造、钦定名师。我不怀疑该市教育局此举着眼于营造教师队伍中比、学、赶、帮氛围的良好动机,但怀疑启动这项“工程”前作过科学、民主的可行性论证没有―――除前述这种定向、定时、定量造出之“名”只具备行政光环而缺乏社会公信力外,靠行政权力对教育资源作这样特殊的选“秀”、造“名”配置,还可能包含着对全体教师的不合理、不公平、人为划分三六九等的问题,难免引发教师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滋生弄虚作假甚至权力寻租等后果。

  所以,依靠刻意的行政“工程”,非但制造不出名师,更有教育资源配置不当之忧。循此再多说一句,不独“名师工程”,不止教育部门,所有想当然的、形式主义的、缺乏科学和民主决策的政府典型、政绩、光彩、形象之类的眼球“工程”,其实都该下马。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