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4月1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19岁美国青年创建中国关爱基金
2003年04月16日 00:48:43

本报记者 崔丽

  3月底的一天,一位高个子美国青年走进天津市静海福利院,他有些笨拙地抱起一个脑瘫患儿,深蓝的眸子中充满了柔情。看到怀中的婴儿那么安静,他有些腼腆地笑了,露出了戴在牙齿上的箍套。

  有谁能想到,这个自己还像个大孩子、年仅19岁的美国青年,正是中国关爱基金的创始人兼总裁麦修(MatthewA.Dalio)

  中国关爱基金会是麦修17岁时,在美国注册的。运行两年半来,已筹措40余万美元慈善捐款,资助天津福利院50个孤残孩子在静海县家庭中寄养,帮助5个孩子被美国家庭收养,并且为一些患有不同程度病症的孤儿免费做了手术。

  这个年轻英俊的美国青年之所以和中国残疾孤儿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缘于麦修童年时期烙下的中国情结。

  1995年,年仅11岁的麦修被父母送到中国。父亲对照顾麦修生活的中国朋友顾泽清女士说,“给麦修最普通的中国孩子一样的生活。”麦修因此进入北京史家胡同小学读书,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外国留学生。

  一年的留学生活虽然短暂,却给麦修留下了深刻印象。从和小朋友的隔膜到“打成一片”,从上课只能看懂数字符号到说得一口京腔中文,从最初的想家到离开中国时的难舍难分。“是中国人的善良和乐于助人打动了我,我一定得做点什么回报中国。”回国后,这成了麦修的一个最大心愿。

  一次,麦修在美国朋友家里看到他们收养的一个中国孤儿,并了解到中国一些福利院里90%的孩子身有残疾。后来,麦修有机会来到天津福利院参观,看到孩子们用陌生的眼光打量他,麦修不由自主地蹲下1米96的高大身躯,揽过3个残疾孤儿。麦修说,“那一刻,我感觉到,我不能拒绝帮助他们。”

  在父母帮助下,2001年麦修注册成立了中国关爱基金会,利用在社区、教堂、俱乐部一切机会和场所筹集慈善捐款。后来麦修被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邀做采访嘉宾,这个小小少年的善行打动了更多美国人,捐款人遍及美国21个州。这一年,麦修入选全美20位最杰出青少年。

  作为慈善机构一名年轻的负责人,麦修要打理的事不少。在美国,对于非营利性慈善机构有着一套严格的管理规程。而由于中美文化上的差异,有时会造成工作中的误会。在各种关系的协调处理中,麦修炼就了超过其实际年龄的成熟与沉稳。麦修说:“我们要向捐款人汇报每一笔开支的去向和用途。做好慈善工作,除了爱心,规则很重要。”

  麦修的家庭很富有,父亲雷蒙德先生是一位成功的资金管理者,对中国非常友好。母亲出身名门,纽约最初的地铁就是由其家族出资兴建的。

  财富在年轻的麦修看来,实用而又脱俗。他说:“没有钱做不成事,金钱所带来的住豪宅开豪车不过是一种物质享受。而当你用钱能治好一个孩子的病,并因此改变他一生的命运,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幸福、更充实的?”

  说起颇受年轻人欣羡的全球首富比尔?盖茨,麦修有其独道的思考。他认为,盖茨投入了很多财力用于慈善资金,他这么做所获得的满足感会高于他在商业上的成功感。“我不注重比尔?盖茨的财富,而更在乎他的品性。”麦修说:“一个品格高尚、关心他人、乐于奉献、不求回报的人,更能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敬意。”

  现在麦修已是哈佛大学一年级学生。此次来中国,是利用学校休假机会,这一回他除了去天津静海看望家庭寄养的孩子,还去山西吕梁的一个贫困地区考察,打算给那个地方的福利院捐献一些医疗设备。

  目前,麦修的专业还没有确定,“但我想,它一定是与中国有关的。”麦修语气坚定:“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我都会把中国关爱基金的事做得更好。”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