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非典”,成了我们共同的敌人。
为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国务院取消了今年的“五一”长假,今年“五一”将不再是旅游业的黄金周了。国家旅游局也发布禁令,各地旅游部门不得组织到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旅游,防止疫情通过游客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扩散。笔者所在的甘肃省也明确表示,“五一”期间不提
倡去外地旅游,各旅行社不向疫区组织旅游团。 毫无疑问,旅游经济将因此遭受惨重损失。与此相关,交通运输、酒店服务业也将受到严重影响。但是,政府的决定无疑是一种理性和负责任的选择。“非典”是一种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染的疾病,旅游会形成人口大范围跨区域流动,旅游与疫情关系非常。
由旅游我想到了节会。首先,节会组织者要邀请各方面、各地区的嘉宾为节会添彩;各地客商也要赶来参会参展,以捕捉商机。因此,和旅游一样,一定范围跨区域的人口流动将不可避免。其次,和旅游一样,不论是哪一级的节会,都是少则三五天,多则七八天,因此必然会形成大量人口的长时间聚集。就目前对“非典”的认识,这两种途径都是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主渠道”。
因此,国家旅游局决定,原计划近日举办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将延至明年举行(《中国青年报》4月23日);甘肃省省委书记宋照肃在全省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上也提出要求,疫情没有解除前,一般不要举行大型节会,确实要举行的,要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并搞好医疗保障工作(《甘肃日报》4月23日)。
成功的节会经济,可以提升一个地方的对外形象,可以扩大一个地方的社会影响,当然还可以促进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节会经济逐渐走热,肯定是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但是,“非典”作为一种没有被认识的疾病,在老百姓的脑海里,也像一只“看不见的手”。“非典”的扩散,已经给中国经济和群众生活造成了明显影响。如果不采取非常措施,一旦“非典”蔓延开来,后果更不堪设想。
但是,近期,一些地方仍然在按部就班地操办一年一度的传统节会,一些地方仍然在想方设法设立新的节会。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按往年来说,也到了办节办会的季节。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有关节会的广告宣传随处可见。在“非典”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为此多一分担忧:一方面,节会能不能像往年一样形成预想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也就是说,办会的经费能不能得到想像中的回报?另一方面,节会会不会造成“非典”的扩散与蔓延,或者说,组织者能不能万无一失地防止疫情的扩散与蔓延?
步履匆匆的节会经济,能不能在非常时期歇歇脚?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防控“非典”,真正能用得上“人人有责”那句话了。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别人,保护别人才能保护自己。靠人海战术支持的节会经济,在这个紧要关头,更应该保持清醒头脑,想想,多想想。
一句老话说得好,人命关天。我想,即使节会经济因此受到重创,即使一些地方的“节会拉动”预想大打折扣,负责任的人仍然能作出理智的和恰当的选择。
况且,节会经济过热,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质疑。近年来,很多省份已经取消了举办多年的节会,因而受到了群众的称颂。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另一些地方仍对节会乐此不疲。我想,如果能以防“非典”为契机,永久性地砍掉那些劳民伤财的节会,也不失为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