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5月4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密林深处的生态战争
2003年05月04日 02:31:41

本报记者 李健 通讯员 王化军 郑威

  清理采金人,打击偷猎者,从火魔中抢夺绿色。茫茫兴安岭,有一群默默无闻的战士持之以恒地进行着一场密林深处的生态战争

  暗火在夜风的作用下,发出点点红光,忽明忽暗,透过微微晨光,很多地方浓烟还在不停地上升,这里是黑龙江大兴安岭金山火场的一线。

  4月1日,在黑龙江大兴安岭的火场上,武警内蒙古森林总队大兴安岭森林支队增援作战的700余名官兵,已在这里连续奋战了16个小时。

  已经没有明火的火线上,手持扑火钩子的战士,正用力扒开带有暗火的草皮层,翻开的草皮在夜风的鼓吹下,零零星星的火种瞬间变得通红,随即赶来的战士,有的用脚不断地踏踩,有的用灭火水枪直接射到草皮的底部,有的用锹把附近的湿土盖到草皮上。

  接到增援黑龙江大兴安岭火场的命令,3月29日晚,内蒙古森林总队大兴安岭森林支队从内蒙古牙克石市摩托化开进,31日上午到达火场,立即按战斗编组投入扑火战斗。为了抓住战机,战士们仅吃了一顿午饭。“仔细清理,注意根部,要彻底把火点清除。”火线前边不时传来嘹亮喊声,那是支队长陶谦,在督促官兵清理火线。

  熟悉该支队的人都知道,参加这样的灭火战斗,他们已经是身经百战了。在绿色宝库大兴安岭,内蒙古森林总队大兴安岭森林支队担负着保护984万公顷森林的防火灭火任务,其中北部未开发的原始林区95万公顷。“用鲜血和汗水捍卫人类生态的摇篮”,是森警官兵的真实写照。大兴安岭森林支队官兵最难忘的是去年的“7?28”夏季特大雷击森林火灾。

  去年7月31日凌晨,支队长陶谦率领1135名官兵打响了2号火场的第一次大会战。官兵们冒着随时都有可能被站杆、倒木、滚石砸伤的危险,一边奋力扑打大火,一边开挖隔离带,由于树木交错,荆棘丛生,其他工具无法工作,官兵们就用肩扛、手推、脚蹬,不少战士的指甲抠掉了,鲜血直流,裤子撕破了,终于抠出了一条宽0.8米、长70公里的防火隔离带。8月4日,风向突变,大火朝着反方向扑了过来。官兵们连续奋战了几昼夜的成果化为乌有。

  此时,由于原始林区山高林密,没有道路,大量增援兵力被滞留在火场外围。

  请求直升机增援!被誉为“林海飞鹰”的根河机降大队受命开设机降地任务。火场上空气流湍急,变幻莫测,浓烟遮天蔽日。

  直升机载着9名勇士直飞火场,飞机在低空盘旋了几周后,才找到一块基本符合要求的场地。从舱门望去,参天大树随着直升

  机螺旋桨产生的强大气流摇晃,枯枝乱飞,队员们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实战。指挥员郭林第一个跃出机舱,顺着索降绳从30米的高空迅速下滑,队员们依次下滑着地。郭林拿着油锯,冲在最前面。就在紧急关头,张成龙和于海涛的油锯化油器堵塞了,他俩顾不得许多,用嘴吸!大口大口的汽油顺着嘴角流了下来。于海涛平整油锯链时,不小心把右手的四个指头划破,鲜血直流,可是油锯的作业声早已盖过了所有的一切……滑降小分队仅用5个小时就开设了一个不小的机降场地,比预计提前了7个小时。

  马达轰鸣。随着一架架“米―8”和“米―171”的起飞和降落,为4000余名官兵、数百吨给养和大量灭火机具运抵火场开辟了“空中通道”。26天后,火魔彻底扑灭。美丽的兴安岭依然风姿绰约。这是我国首次靠人工力量扑灭的森林大火。

  护林更胜于灭火。为了保护原始林区丰富的资源,官兵们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巡护,这样的巡护更多是为了大森林里生态的平衡发展。

  官兵们分成20余个梯队,全副武装,分别乘直升机进行空中巡护,徒步沿原始林区主要河流清理采金人,顺着原始林区便路打击捕猎野生动物者。

  在原始林区巡护遭遇各种意外很多,偷猎者的陷阱和钢丝套更是危险。地面巡护刚开始时,很多战士们没有经验,每天都有被套住和掉进陷阱中的官兵。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官兵们发明了“救命棍”,每个人手持一根1.5米左右的桦木棍,木棍不仅可以帮助官兵探路,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它可以成为官兵掉进陷阱的支架。

  巡护一次就得20天。20天里,官兵们要清理出非法入山人员,捣毁非法窝点,填埋陷阱,摘掉钢丝套……不说别的,光走路就是4000多公里。

  为绿色而战,为生态环境而战,为我们的后代而战,支队在完成护林防火任务的同时,建立了绿色卫士林基地17块,造林5005亩,植树95万株,成活率在95%以上。

  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缩短火灾对绿色资源的损失,该支队还积极推进训练改革,提升部队装备。支队配备了GPS定位系统、移动通信指挥车、机械修理车、野外炊事车、531装甲灭火车、全道路扑火运兵车等性能先进的新型装备。为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他们每年都要从国家林业学校高级学院,挑选一批业务尖子充实部队,同时还组织了“飞行观察员培训”、“地形地貌定方位培训”等,加大了灭火中的科技含量。

  养兵千日,用兵千日。他们一次次把绿色从火魔的手中夺了回来,将自己的满腔热血融入了“碧波万顷”的林海。王化军摄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