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生命的最后半个月里,本报记者目睹了一个热爱生命的好医生,怎么在病毒的胁迫下,一点点、一点点地与人世告别
■本报北京地坛医院5月13日电
今天凌晨4时15分,丁秀兰走了。
这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急诊科副主任,成为又一个殉职在抗非典一线的医生。在她生命最后的半个月里,本报记者目睹了一个不愿死去的好医生怎样在病魔的胁迫下,一点点、一点点地松开众多与她紧握的手。
今天上午,当记者拿着散发墨香的《中国青年报》,走近地坛医院5病区12病房时,那张她躺了22天的病床,已是人去床空。隔窗望去,室内弥漫着消毒剂的水雾。
在今天的这张报纸上,记录了昨夜对她进行的抢救,里面饱含着我们对一位母亲和医生生命的祈祷。昨天23时30分,本报摄影记者贺延光离开这个病房时,回望了一眼病床上的丁医生,心里渴望着奇迹会在今天出现。
5月1日晚,本报记者第一次走进她的病房,她还会用眼睛说话;5月5日,在她进行手术前,本报记者曾抚摸着丁医生满是针头留下淤青的手臂,鼓励说:“丁医生,你要挺住。你是医生,要相信自己。”
可是今天,我们来晚了。“4时,她已经很不好了。心电监护仪上,她的心跳,一点点、一点点地变成了一条直线。”为她做临终护理的陆梅护士说。
在最近的一周里,丁秀兰一直出现在我们的报道中,只是我们没有说出她的名字。这是因为,我们想保护这位女医生患非典的“隐私”,期望她健康地出来,回到她工作的医院,回到她平日的生活中去。
今天,在与丁医生相邻的病房里,25岁的病人王芳也是人民医院的护士。她坐在病床上说:“昨夜,我们一晚都没有睡。我们也是护士,我们从她们对讲机的声音里,知道抢救进行到了什么程度,知道我们的丁主任最后怎么走的。”数天前,她把穿隔离服的记者误认作医生,要求我们“救救我们的好主任”。
4月初,人民医院有6名护士感染非典倒下。“丁主任让她丈夫煮了鸡汤让我们补身体。当时送来了很多蛋汤,丁医生还分给了住院的病人。”与王芳同病房的另一位人民医院的护士李翠红说。
5月5日,在为丁医生进行插管手术的现场,记者注意到,护士刚给她做完心电图,她就用很快的动作拉下衣服,盖住自己的身体。当时,她已经十分虚弱,完全不能说话。“丁医生一点都不想死。这么多天了,我感觉她求生的欲望很强烈,她多次紧紧握着我的手。”曾给她喂过饺子的白艳平护士说。“有几天,丁医生的状态不错,还打电话让爱人把自己的羊绒衫送来,特意嘱咐一定要那件粉红色的,她说这颜色会让自己的肤色好看点儿。”医务部曾医生说,这个要求让很多关心她的人感到高兴。“都是同行,我们很难过,用尽了一切办法。”地坛医院党委书记刘建英说:“市领导指示过,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丁秀兰。”
4月22日,丁秀兰作为重症病人被转入地坛医院。专家组进行了几次会诊,钟南山院士也特地来到这里参与抢救。5月10日,非典康复者海淀走读大学女学生赵阳,为救助丁医生献了200毫升血浆。
丁秀兰还是走了。留下一个19岁的女儿在外读书,还有此刻六神无主的丈夫。
照片:这张照片拍摄时的时间记录是2003年5月12日22时31分。当时,丁秀兰正静静地躺在北京地坛医院的病床上,接受MARS血液净化系统救治。5个半小时后,人们祈盼的奇迹没有出现,这位曾抢救过许多非典患者的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终被非典夺走了生命。本报记者贺延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