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5月1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企业:哪有媒体说的“重大利好”
政府救市能否拉旅行社出困境
2003年05月16日 01:06:51

本报记者 苏敏

  旅游行业是此次SARS疫情的重灾区,已成各方认可的定论。但以往风光无限的旅行社,却是行业灾区里的“重中之重”。

  政府紧急救市

  5月13日,国家旅游局向各地发出《关于转发<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级联席会议关于防治非典期间对部分行业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和<财政部关于对受非典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行业减免部分政府性基金的通知>的通知》。《通知》称,“各地旅游管理部门要迅速向当地计划、财政、物价等有关部门提出落实两项重要通知的具体措施”,“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争取更多优惠政策和措施”。

  同日,财政部也发紧急通知,决定对受非典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央民航和旅游企业的短期贷款给予财政贴息。贴息贷款额度,根据企业2003年5月1日至9月30日发生的用于支付人员工资费用、必要的保障性供给等与正常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费用的短期贷款数额确定。短期贷款贴息期限为5个月。地方财政部门可制订相应救助政策。

  旅行社一片嘟囔

  对此,京城旅行社一片嘟囔:看了半天是空的,哪有媒体说的“重大利好”?

  业内人士称,已出台的免所得税和营业税政策及财政部这一通知,对旅行社没多大帮助―――现在业务全停了,就不可能有所得和营业的收入,哪来的钱上税?“应该说是非典给免的税,而不是政府。财政部的短期贴息贷款倒是能帮点忙,只是没有具体实施措施,比方怎么去借钱,谁来付利息,哪家银行受理呀?”一位旅行社老总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旅行社老总认为,短期贴息贷款对那些靠飞机等硬件活着的航空公司和饭店帮助较大。而旅行社是劳动密集型,靠的是人工。“旅游局到现在也没真正拿出个办法帮我们,只是让旅行社自己去找有关部门解决”。

  记者打电话到一些旅行社采访,多数毫无结果,原因是找不到人。在“国家队”的国旅总社,记者被告知负责媒体的人在家休息,而老总秘书表示不欢迎采访。这也印证了一位“老旅游”的话:“京城500多家旅行社正在风雨飘摇中硬撑着,员工都‘放羊’了,有带薪休假的,有拿半薪或只发点补助的,还有的已经被裁员了。”

  在全国众多同业中率先改制(管理层持股49%、国有股占51%)的中国康辉旅行社,老总李继烈指着办公楼楼道对记者苦笑:“4月21日我宣布放假后,楼道里空荡荡就听见我一双皮鞋响,回想前不久满楼道欢声笑语,真凄凉啊。”

  李继烈说:“本来形势很好,去年一季度收入两亿多元,预计今年同期将达到4亿多元,全年突破20亿元没问题。谁料想非典打破了一切。”

  从5月份开始,这家旅行社自上到下200多人都只拿60%的工资,有30多人合同期满,走了。在下属分社,有的只给员工上保险,发最低生活保障费。

  正如一家小旅行社的业主所说,“用短期贷款给员工发工资,谁敢呀?”

  中国钓鱼台国旅老总杨志信告诉记者,4月份放假之后,管理层开始拿40%的工资。如疫情还没控制好,6月份考虑再减薪。针对出台的免税优惠,他说,如果允许把1月份交的税回贴给5月份,还算有实际帮助。“或者减免房租,哪怕是缓交,比如5月份的延期交,也行”。

  自救!

  随着近期北京市疫情控制略有“起色”,5月13日下午,国内规模最大的首都旅游集团开始要求各企业“生产自救”―――旅游汽车公司可多联系客户开早晚班车,饭店适当先在餐饮上找“钱途”。但是,该集团对旗下的旅行社却没有太具体的自救办法。

  电话采访中,该集团老总梅先生坦陈损失:自“五一”至今,已损失4亿元左右。这大概也是北京市政府日前首次公布“旅游业是北京受损失最重的行业”的重要依据(此前一直认为是建筑业)。据说,旅游业收入在北京经济整体中占6%。

  在主要从事中日旅游业务的中信旅游总公司,记者看到许多员工还在上班。总经理杨志强说,他天天来上班,其他员工轮岗。最近的主要工作是接电话,“不能让客户感觉找不到你了”。该公司目前损失已近两亿元。其子公司有的已休假发半薪。

  “我经历过1989年时接团的窘迫。那时北京城戒严,我骑着摩托车去机场接一个日本团,我们带他们到八达岭长城和十三陵,然后送他们回日本,游客很满意!”杨志强说,越是在这种关键时刻,越能看出一个企业的“气质”。

  记者在该公司看到,墙上贴着给北京医务人员捐款的职工名单。“谁在困难的时候不放弃,坚持住,市场就是谁的!”杨志强的话中含着苦涩。(本报北京5月15日电)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