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5月1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看到就说
写给“陶瓷娃娃”制作者易术
2003年05月17日 01:18:35

梁振华

  “陶瓷娃娃”―――很精致的想像,很独特的书名,这也是吸引我读完你的小说的原因。然而,谈论你的小说,却注定要承受误解或鄙视的风险。因为你借主人公康的口,巧妙地警告你可能的批评者―――“我肯定会用鄙夷的眼神看着他,并且一言不发”。所以,我反复告诫自己少对外表光鲜、内心脆弱的陶瓷娃娃说三道四,
我要做的是与你沟通,而不是道貌岸然的“批评”和流于琐碎的争议。惟有这种方式才能使我们的沟通得以继续。对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两代人来说,没有什么会比沟通更重要。

  你才刚满20岁,我不住地提醒自己。你毫无拘束的想像力,经常能够让你的文字变得精神抖擞,偶尔还显得有些诡秘。我很喜欢诸如此类的句子,“每个人都能够过得干干净净简简单单,像茉莉花那样快乐,像小土豆那么轻松”,干干净净,一语中的。还有,ECHO觉得“北京像一个患了重感冒的巨人,她在他喧哗的胸腔内部行走,听见他心脏沉闷地跳动,看见他血液溅起的小浪花”,这种想象倒像极了一句谶语,置身于SARS肆虐的非典型时期的北京,更使我感到了一阵莫名的惊惧。

  你说想用你的小说告诉我们“在绝好的物质条件下,仍有这样一群孤独而悲伤的‘陶瓷娃娃’。”你对脚下的木板忧心忡忡,担心有天它被抽离,娃娃们会发出一阵碎裂声,垮得七零八落,然后跌入尘土。可事实上,你年仅20,我急切想了解的是:你内心的这些“黑色、沉重与忧郁”究竟来自于哪里?曹文轩先生曾这样描述他近年来读过的许多“少年文字”,“十之八九都是一副看破红尘要自绝于世界的‘清冷模样’”。且不论这种评价是否适合于你,但我还是想弄明白:这个世界究竟以怎样的方式伤害了你?伤害了你笔下那一群外表明媚内心脆弱的陶瓷娃娃?

  回到你的小说。我不得不说,也许,康对青春的厌弃仅仅来自于你的想象。你在康身上倾注了你全部的想象和激情,以至于你并没有意识到:你已经悄悄地转过身来,选择背对血肉鲜活的情感和生命;所以,你笔下这个骄傲而敏感的孩子,最终背叛了生活的逻辑。康尤其喜欢嫁接别人的痛苦,他的焦虑大多来自于他对周围朋友生存状态的忧心忡忡。所以,他总是让自己显得很迷惘,有时甚至很痛苦。因此,他的痛苦依然是一种置身事外的痛苦,没有动魄惊心的生命体验,缺少令人信服的根源―――就像他平常喜欢头陷在沙发里,脚高高伸向天空那样―――这种姿态看上去痛苦不堪,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怡然自得的悠闲。

  请原谅我这样认为:关于写作和生活的对抗,你的表述是精彩的;然而,关于青春的颓败和生活的惨淡,你的描述却是单薄而乏力的。所以,康的喃喃自语的忧伤,总令人感觉有一些空洞。所以,“陶瓷娃娃”们被渲染的脆弱、孤独和无助,因为失却有力的生活依托,也变得有一些轻飘。

  陶瓷化现象,在你的笔下完成了故事性的表述。你在小说之外,敏锐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必须遭遇的尴尬。这的确是一个具有普泛意义的话题,但我不赞成你把它简单地归结为一种“日益普遍的消极的社会现象”。我们当然不能漠视脚下“木板”的存在,但陶瓷娃娃的脆弱,终究源于它自身的质地,而不应归咎于“霉迹斑斑”的时代。真正易碎的,也不会是我们所处的现实和世界,而恰恰是一颗颗年轻而躁动的心。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