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5月2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中国人独闯乱世找商机
2003年05月22日 00:43:45

王波

  在兵荒马乱、盗贼横行的战后伊拉克,看到外国人很难,看到中国人就更难。可没想到,有一天意外地在巴格达市中心天堂广场看到了一个中国人的身影。他就是来自上海华源凯马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周毅雄。

  他说他是5月2日从约旦进入伊拉克的。这是他第一次到伊拉克,此行的目的就是寻找战后伊拉克重建的商机。

  他居住的旅馆位于市中心的一个老城区,这里战前就是一个犯罪多发区。战后,这里成了北方库尔德人倒卖被盗汽车的销赃点。这些库尔德人与他住同一个旅馆,身上都带着枪。

  周毅雄说,他和这些人友好相处,见面打声招呼,但不多说话,言多必失。晚上,周毅雄就躲在阴暗狭小的房间里,打开录音机录下窗外阵阵枪声。他说,白天巴格达还是挺安全的,伊拉克人对中国人也很热情和友好。

  周毅雄来伊拉克主要是推销水泵和发电机。这两样东西正是当下伊拉克最紧俏的商品。因为战后伊拉克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得到恢复,特别是水电供应中断,因此水泵和发电机的市场很好。

  周毅雄每天一早出门,雇一辆出租车开始在巴格达大街小巷寻找这些产品的伊拉克经销商。来巴格达不到10天,已有客户向他订购了1万套水泵。而且,他还和很多其他客户建立了联系,这为以后开拓伊拉克市场打下了基础。

  44岁的周毅雄雄心勃勃。他说,这次他孤身一人进入伊拉克虽然冒着很大风险,但收获也颇丰。他发现,时下的伊拉克正是百废待兴,什么都需要,市场很大。虽然目前这个国家刚刚打完仗,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还很低,市场也很混乱,街上卖的偷来的水泵价格比他提供的价格低得多,但他认为,这只是暂时现象,因为伊拉克现在还没有建立起新政府。从长远看,中国公司和企业在伊拉克还是大有可为的。如果不尽早进入伊拉克,就会将商机拱手让给外国公司。

  据报道,已有很多美国公司准备进入伊拉克。伊拉克周边国家,例如叙利亚、约旦、伊朗、土耳其也已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些国家的商品正如潮水般涌进伊拉克。伊拉克目前没有海关,国门大开。因此进口税可以省掉。现在,巴格达大街上卖的可乐都是叙利亚产的。超市里的食品来自约旦,中国的纺织产品、小五金等轻工商品也不少,但据说都是从阿联酋迪拜港进口的。

  周毅雄说,他回去后,将立即组织货源,并说服公司老总在巴格达开设办事处。

  伊拉克战争前,有20多家中国公司在伊拉克从事联合国石油换食品协议下的项目。这些公司在巴格达都设有办事处。战争爆发前夕,这些公司的人员跟随中国驻伊经商处一起撤离,到现在还没有人返回。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