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6月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百闻不如一见 相遇亦需坦诚
――有感于中日韩三国青年交流活动

2003年06月06日 01:25:55

本报记者 孙文清

  编者按 去年年末,本报和日本驻华使馆联合主办了中日韩三国青年友好交流征文活动,通过征文遴选出来的获奖者80人于今年春天分两批赴日参加了中日韩青年交流活动,可说是盛况空前。当然,收获最丰的当属这80名首次访问日本的年轻获奖者。他们回国后依然余兴未尽,倡议设立团友们今后交流的网页,结集出版访日感想的文章,等等。作为主办方,我们责无旁贷地应该为这次活动留下些文字。然而,由于版面问题,我们不得不在等到伊拉克战争枪声渐稀之后,又熬过了非典肆虐的那些日日夜夜。今天,我们终于刊出了这组文章,也算是为这次活动画上了一个迟到的句号。

 

  应日本外务省邀请,并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下,由本报和日本驻华使馆联合主办的中日韩三国青年友好交流征文活动的80名获奖者分别于1月22日至29日、2月20日至28日赴日参加了交流活动。

  此次交流活动最初酝酿于2002年3月,日本驻华使馆文化处官员与《中国青年报》新闻编辑中心国际编辑室共商要在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或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签署25周年之际,为中日韩三国青年创造一次交流的良机。当时双方的共同考虑是:中日韩三国同处东北亚地区,当今三国政府间交往十分密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已密不可分,相比之下,三国之间的民间交流、尤其青年交流仍显不足,需要推进。

  中日韩青年交流事关三国关系的未来,而在促进我国青年开阔眼界、增强国际感觉方面,《中国青年报》责无旁贷,正是这种使命感驱使着青年报人精心设计征稿启事、日夜兼程收启数千封信件、乃至组织专家评审、率获奖者顺利出访。

  百闻不如一见

  参加交流活动的中方成员均为无访日经历的青年,尤其第二批成员中,32名日语专业的在校生使全团透出一股活力,在东京街头,哪怕一个非常普通的景观,都能勾起其兴趣。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日方陪同人员大受感染,日本外务省地区政策课官员反复讲:百闻不如一见,我们要多给年轻人参观和思考的机会。

  出访8天,日程紧凑,不少团员宁可减少睡眠也要多逛、多看。看后最深的感触莫过于感叹中日间的经济差距。这8天,新宿、涩谷等东京繁华区几乎每晚都有访日团成员前往,或参观,或消费,看那灯红酒绿的餐饮业、看那琳琅满目的电器店、看那令人眼晕的电子广告牌、看那街头欢乐到天明的人群,使团员们再也无法理解“不景气”的真正含义。他们意识到,日本的所谓不景气,是经济巨人攀登到一定高度时“暂时的喘息”,是足球场上罗纳尔多偶尔的疲倦。

  此时青年们真正意识到:中国正在起飞的经济与已处于9000米高空的日本经济无法相比。七嘴八舌的议论后大致归纳出的结论是:日本说“中国经济威胁”是在韬光养晦,国内媒体报道日本经济萧条缺乏客观性,我们没有资格评论日本经济的不景气,回去还要加把劲赶超。

  人类文明的精华

  抵达东京之日,恰逢夜幕降临之时,从首都高速海岸线眺望东京湾,鳞次栉比的超高层建筑群被各式高低建筑物簇拥着,灯火通明,楼体间闪烁的各色霓虹灯托起高耸的东京塔,浑然一体。在我暗自叹息过去常驻东京期间竟未曾发现其如此美丽时,身旁一20岁的团员脱口称道:看了东京的夜色,我的第一反应是,它与纽约、香港一样,不能再狭隘地理解它只属于某一民族所有,而是整个人类所共有的文明的精华;人类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把一个小渔村(江户)建设得如此光彩照人,仅此就可以载入人类文明史册。

  我不由得为之一震,当今青年人不知何时已经有如此坦荡的胸怀,虽是初次跨出国门,却已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欣赏异国文明。由此我想到,如果我们的左邻右舍也能抱此态度看待当今中国的发展,也许“中国经济威胁论”早该销声匿迹了。

  需要坦诚相见

  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在其小说《人间失格》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学校的体操课上,我用足力气从单杠上往前跳去,故意摔个屁股蹲儿,引来同学们的笑声,自己也作苦笑状。正在我感到大出风头而内心洋洋得意之时,班上一位男同学在我背后捅了捅,低声说:故意的。自己故意来了个失败滑稽表演却被人识破,我感到十分愕然,此后我也一直感到不安和恐慌……

  日中韩三国自古以来有相近的文化传统,如同三兄弟一般,互相了解对方的心思。我在思考三国关系时,不由得会想到小说中的这一场面。访日期间,2月23日下午,在东京涩谷站前广场恰逢一位政治家在街头演说大骂中、韩,由此勾起我对在日本常驻期间的一些回忆,当时日本国会部分政治家就是这般丑态。我对同行的一位青年讲:这些政治家在此故作姿态的表演,其意图不过是欲以“民族义士”的形象博得众人喝彩,能够瞒得过他人,却无法逃过邻人的目光。中日韩三国间如果坦诚相见,彼此合作,则一荣俱荣;若相互拆台,则令他人坐享渔人之利。

  三国青年初次相识,几场讨论中,话题自然围绕着流行时尚、饮食、校园生活等等,关心什么就谈什么,没有做作的表演。箱根的温泉浴池也成了交流的好场所,正是在这里,韩国青年和我讨论起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对中国市场经济的看法等等。在丽泽大学,中国的留日学生不搀杂任何水分地讲述他们的留学生活现状,坦荡荡地评论他们对日本的认识。

  你不得不佩服

  此次访日,使我有机会目睹当今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素质。一句话:你不得不佩服!虽是初次出访,但所有大学生均能用日语与日本人交流,并能用外语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的言谈举止落落大方,毫不逊色于发达国家的青年,这是我国多年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使人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信;他们虽是平生第一次集中接触日、韩两国的同龄人,但出访后对祖国强烈的认同感丝毫未减。

  访日团成员建议回国后不要立即解散,希望一起共进晚餐,我顺应了这种纯自发的“抱团”情感,虽然选择一家很不起眼的餐厅用餐,大家抢吃地道“中华菜”的一幕,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使人深感国家的经济发展本身就在酿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访日团成员心得(2003-06-06)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