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7月8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唐垛湖的祈盼
――行洪灾区目击记
2003年07月08日 03:32:26

本报记者 程刚 秦轩

 

  7月7日下午,安徽省颍上县王岗镇金岗村。53岁的罗殿台抱着塑胶充气筏子,站在齐腰深的洪水里,望着淮河堤坝方向发呆。他仍然不敢相信,一家人住了12年的老房子转眼间竟只剩下个屋顶尖。

  一天前,淮河唐垛湖段堤坝被炸开两个缺口行洪,8.3万亩耕地、包括金岗村在内的20多个村庄顷刻间成为一片汪洋。

  罗殿台刚刚划着筏子看完家里的情况。“除了房子,能淌走的全淌走了,什么都没剩下。”塑胶充气筏子是外出打工的儿子给孙女买的玩具,现在成了罗殿台在临时避难所与家之间往返的交通工具。

  罗会文划了个木筏子忙着往高地上抢运木檩子。他家里的小瓦房不抗水,行洪的时候就冲塌了。“这也得抢出来啊,总比白白淌走的好。”罗会文说,他划的木筏子就是用家里散落的檩子临时扎成的。

  金岗村小学所在的庄台是行洪区洪水暂时无力企及的高地。从这里到行洪口,5公里多长的水泥路已经全部没到了3米多深的水下。电线杆在水面上只露个头,行洪前整个行洪区就拉了电闸。道路两旁的民房跟罗殿台家一样,有的房瓦都被水冲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屋顶露在水面上。这些屋顶成了金岗村村民辨认自己家的最好标记。

  王岗镇有1458户5966人住在唐垛湖行洪区内。除了极少数建在庄台上的人家外,绝大多数房子都没入了洪水中。

  卜香琴随着罗应东的小木船找到了自己的家。建在庄台上的正房是保住了,地势稍低的另一间房却没在了洪水里,后墙在洪水的冲击下已经裂开一个直径1米多的大裂口。“这房怕是保不住了。”卜香琴说。一时间,满船的旁观者无语。

  “塌房对老百姓的打击太大了。现在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36岁的船主罗应东说。他小心地划着船,不时躲开那些悬在水面上的电话线和露出水面的树枝。从树枝间穿过时,12岁的小儿子罗会记大声地提醒爸爸小心马蜂窝。

  经历过1991年淮河特大洪水,罗应东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年唐垛湖行洪后的情景。那时侯不像今年风平浪静,大风卷着暴雨没命地下。在巨浪的不断冲刷下,浸泡在洪水中的房子成片成片地倒下。房倒屋塌,整个行洪区内哭声连天。

  住在3米多高的庄台上的罗应东算是幸运的,他和大哥罗应同在庄台上的两栋瓦房至今安然无恙。这要归功于罗应东的老父亲。

  淮河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经历过1954年淮河特大洪水的老父亲吃尽了洪水的苦头。1983年他一发狠,带着3个儿子开始筑庄台。前前后后五六年,一家人终于筑起了今天这座3米多高的庄台,超过唐垛湖行洪水位1.5米多。老父亲的愿望很简单,这庄台要保罗家人百年,远离洪水夺家之苦。

  罗应东最大的愿望就是,今年千万不要刮风,洪水不要起浪。“浪大了,我们这个庄台也保不住。”今天早上,他在自家庄台上发现了好几条数米长的裂缝。

 

  1991年筑起的金家岗新庄台是村里惟一一座政府帮助搭建的庄台,也是行洪区百十个庄台中最大的一个。庄台长400多米,宽40多米。上面住着50多户人家。

  行洪以后,这个庄子就成了一座困在洪水中的孤岛。人们到镇里去的惟一办法是坐船。庄台上没有井,50多户村民只能喝庄台下浑浊的洪水。而他们和牲畜的粪便就排泄在江水里,四处飘荡。“我们也知道水很脏,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村民唐佳盘说。

  即便如此,庄台上的人家仍然是洼地里村民羡慕的对象。罗应群说,如果有人想搬到庄台上,必须先掏1500元买块能盖三间房的地。

  唐垛湖人不认命,修起庄台与淮河斗。可是保住了人,保住了房,却保不住几万亩良田。对农民们来说,耕地和庄稼是自己的命根子。

  王岗镇全镇共有5万多亩耕地,今年在行洪区内被淹没的就达42923亩,占整个唐垛湖行洪区被淹没耕地数的50%还多。

  40岁的罗应同今年一共种了3户人家的20亩地。行洪前,地里的黄豆苗都筷子般高了,现在全被淹得不见影子。一亩地连买种子带种下得花80元,20亩地就是近2000元的投入。上半年3户16口人还交了1000元钱农业税。一进二出,对罗应同来说,20亩黄豆被淹,等于往水里白扔了一万多元。

  行洪前罗应同收了20亩小麦。正常年份,每亩能收600斤麦子,但今年淮河沿岸内涝严重,20亩小麦才收了3000斤,亩产仅150多斤。

  “这点收成连吃饭都不够。”他算了笔账,3000斤小麦留出明年的种子900斤后,16口人的口粮就只剩下2100斤。“16张嘴,这点粮最多能撑到12月,过冬就难保了。”罗应同说。

  罗应同有两女一男3个孩子。大女儿19岁,念完初中没钱接着念,到浙江宁波打工去了。二女儿16岁,家里缺劳力,在家务农。最疼爱的小儿子13岁,今年马上考初中。

  “今年亏了好几千块钱,一年300多元的学费从哪里出呢?”

  “当裤子借贷也得供他念下去。”罗应同最大的愿望就是,小儿子能考上大学,到大城市去,永远离开这个因水患不得安宁的地方。

  7月6日15时18分左右,唐垛湖爆破堤坝的轰隆声传来。罗应同兄弟两家人闷坐在家里,一片死寂。以往打打闹闹的小孩子们安静下来,男人们全阴着脸,女人们不敢听,偷偷地抹眼泪。据悉,唐垛湖自1965年被确定为行洪区以来,到今年7月6日已经是第14次行洪。

 

  罗殿台一家的临时避难所被安排在了金岗村小学校舍。

  学校9间教室,满满当当塞进了近40户灾民。几条凳子搭张凉席就成了一张可以栖身的床。罗殿台一家6口和他的3家亲戚近20人挤在一间教室里,其中一半是妇女。“这时候有个地方住就不错了,谁还顾得上男女有别。”罗殿台说。

  天气闷热,教室里没有电扇,51岁的李子华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她是罗殿台的老伴,患有肠道癌,两个月前刚做完手术,还没来得及做化疗就赶上了这场大洪水。罗殿台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老伴的手术伤口化脓感染。

  在这里仅住了不到一个星期。今天下午,罗殿台和其他的灾民们接到通知,7月8日学校要恢复上课,他们必须搬到教室外去住。罗殿台表示理解,学生娃子们因为非典疫情已经耽误了好几个月学业,再也耽误不起了。

  62岁的唐贤仪说,他们想跟学校领导商量,看看能不能等学生们放学后,把课桌拼成一张通炕让大家睡,第二天学生上学前,再把课桌摆回原位放整齐。

  罗应弟今年包了80多亩低洼地,洪水一来眼睁睁干瞅着赔进去两万多元。

  “政府能给我们补偿多少?”他追着记者一个劲儿地问。同样的问题,罗应同也非常关心。

  王岗镇镇委书记兰向雷告诉记者,该镇目前已经紧急搭建起了100顶救灾帐篷。每5顶帐篷编成一个单元,每个单元配备一个医疗队,防止疫病发生。同时,准备把这个月该镇所有干部的工资停发一个月,拿出10万元购买帐篷。

  据悉,安徽省已调拨1300多万元资金、5000多顶帐篷及粮食、药品等运往所有行洪区的灾区,以确保搬迁群众生活不出现困难,灾区不出现疫情。王岗镇政府今天接到了两万元救灾款和两万斤救灾面粉。“其余部分救灾物资现在应该在赶往唐垛湖行洪区的路上。”兰向雷说。(本报安徽颖上唐垛湖7月7日电)

 

  颍上县唐垛湖蓄洪区内,两位村民正在洪水中寻找漂浮的家产。本报记者晋永权摄

  颍上县王岗镇金岗村小学成了这里上学孩子们临时的家。由于唐垛湖行洪,他们在湖区的家已被淹没。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