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7月24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车展留下本土汽车文化三大遗憾
2003年07月24日 01:37:15

记者 彭冰

  本报长春7月23日电

  第三届长春车展于昨日结束,留给人们隽永回味的,也许并不是看到了多少新车,而是萦绕在汽车周围的那股独特的文化气息。

  香车美女也罢,汽车拉力赛也罢,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真正拨动人心弦的,是那些承载了丰厚历史底蕴的东西,像拍卖会上亮相的第一批老红旗、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百年图片、各国琳琅满目的汽车邮票,甚至还有汽车巨擘擂台赛式的文化展示。

  单就文化含量而言,长春车展的确是个进步,它赋予了汽车更浓郁深沉的人文气息。

  但是,可能正因为我们了解到了汽车背后的价值,才会感觉到,中国汽车文化领域还有那么多缺失、那么多遗憾。

  遗憾之一:老红旗车败给了老根车

  民间曾有这样一种说法―――三个最高礼遇是“见到毛主席、住进钓鱼台、坐上红旗车”,可见红旗车当年在国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1959年,第一汽车制造厂为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自行研制开发了第一代红旗牌高级轿车CA72型,当年制造了10辆,几乎全是手工制造,被称为是“一台台‘硬砸’出来的”。到1963年该车停产,总共也不过生产了202辆。

  在第三届长春车展拍卖会上,就有一台这样的CA72型老红旗车参加竞拍。这台竞拍车一亮相,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拍卖CA72的前一天,电视剧《刘老根》的一辆加长林肯道具车以52万元的价格成功拍售。红旗CA72的收藏者丛先生给自己这辆车出的底价则是52万零1元,他认为,老根车的卖点是流行文化,而老红旗车的卖点则是沧桑历史,后者应该更厚重一些。然而,以40万元起拍的红旗CA72,叫价到51万元时,便再无人举牌,最终以流拍告终。

  客观地说,老根车买回去就能用,而且能借着本山大叔的星光为新车主盈利,而老红旗车买回去只能收藏,还要搭上以后的维护费用,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行为基点的时代,老红旗车的流拍也在情理之中。但不少人还是感到了一丝冰凉的遗憾:是我们缺乏有经济实力的收藏者,还是我们缺少一种真正具有深度的汽车文化土壤?

  遗憾之二:中国汽车邮票只有三枚

  长春车展率先举办了汽车邮票展,共展出了100个国际标准框的邮品,这些邮品涉及世界上八九十个国家。

  汽车于1886年诞生于德国,此次展出的邮品中,就有1888年的德国私家公共汽车邮政邮资实寄封。此外,还有世界上最早的一枚汽车邮票―――1901年由美国发行的电动汽车邮票,票面图案为当年全美博览会上第一次展出的一台汽车。

  中国邮品中首次出现汽车的,是1927年中国交通银行创办20周年纪念邮资明信片,图案为一辆吉普车停在银行门口;而第一枚出现汽车的邮票,是1936年为纪念中国邮政创办40周年而发行的,票面背景为上海外滩,前景则有一辆用于邮政运输的汽车。展品中还有一枚1944年中国邮政的包裹用纸,图案是一辆正在行驶的汽车。

  据长春市集邮协会副秘书长丁占华介绍,新中国汽车工业从诞生到现在,我国共正式发行过3套汽车邮票。一是50年代我国第一批自制汽车出厂纪念,二是1990年纪念改革开放成就时发行了4枚邮票,三是1996年发行过一枚红旗轿车的邮票。

  安徽省集邮协会理事、有20年汽车邮票收藏史的杨作平先生,此次带了大量邮品来长参展。他说,我国汽车邮票发行明显偏少,与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不太相称。

  今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奠基50周年。为配合第三届长春汽车博览会,国家邮政局于7月15日发行了纪念邮资明信片。在车展现场,这套新邮品卖得不错。但不少购买者都充满遗憾地说,要是有纪念邮票就更好了。

  遗憾之三:中国企业的自我文化展示太少

  上世纪20年代,当时仅仅依靠无线电与外部世界保持联系;1926年,瑞典的汽车制造业在餐桌上诞生。

  30年代,全世界都沉浸在由小说《乱世佳人》所掀起的追求浪漫的潮流之中;1931年VOLVO轿车成为时尚。

  50年代,摇滚乐席卷全球;1954年,VOLVO推出第一辆旅行车。

  ……

  这是第三届长春车展上,VOLVO所做的文化宣传。黑框白底的展板上,图文并茂,整体色调庄重醒目,段段文字灵动活泼,包括其公司首席执行官汉斯?欧森满脸微笑的巨幅肖像,也让人过目难忘。

  除了汽车本身,国际汽车巨头在车展上也打起了文化擂台。雪铁龙的宣传阵地一片铺天盖地的中国红,表现主题为“雪铁龙与中国”;德国大众则打出了“与大众汽车一起奔跑”的旗语,通过丰富绚丽的图片,展示了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本田则主打环保主题,别出心裁地把一款节能环保型概念车放在了文化展区。

  让参观者有些困惑的是,文化展区里很少看到中国汽车企业的身影。“是场地紧张,还是缺乏这种意识?”吉林大学商学院一位教授有些失望地说。

  文化与经济从来都是两个难以分离的密切伙伴,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文化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而文化则赋予经贸活动更多的内涵。希望在汽车文化以后的发展中,这些目前所缺失的东西,我们能够尽快地找回来。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