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8月1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让贫困孩子也能接受网络教育
2003年08月10日 02:31:51

本报记者 苏敏

  希望工程远程教育计划实施以来,已在全国建立150多所希望网校,两万多所学校即将用上“家校通”

  ■本报北京8月9日电

  当人们震惊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与乡村的巨大差别,自愿加入公益事业时,总是首选希望工程。14年来,全国9000多所希望小学拔地而起,250多万贫困孩子走进了校园。

 
如今,面对信息时代,希望工程正向“数字鸿沟”挑战。中国青基会秘书长顾晓今说,教育部从2001年开始实施“校校通”工程,用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我们实施希望工程远程教育计划,就是配合政府实现这一目标。

  据统计,我国有63万所中小学校,其中76%分布在农村,拥有电脑的学校微乎其微。

  远程教育计划是中国青基会在21世纪深化希望工程的一大举措。它以希望网校的建设为载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农村边远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这项捐建网校的公益项目,旨在使我国农村地区教学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教育源头上缩小不同人群的贫富差距。

  据介绍,建1所希望网校,至少需要3部分内容:通过互联网或卫星宽带网收看教学资源的所有硬件设备;中小学教育软件和维修服务。希望网校包括单点站和多媒体教室两类―――前者需1台电脑、1台打印机、1套卫星地面接受设备、1台电视机、1台VCD机和若干教学光盘,并培训1名技术员;后者需配15台电脑、1套卫星地面接受设备、局域网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若干教学光盘,并培训1名技术员。

  说到目标,中国青基会宣传中心总干事王汝鹏表示:“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希望小学将向我国边远农村的中小学辐射,希望网校将成为中国具有规模效益的优秀公益远程教育网络,将为改善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面貌做出贡献。”

  据了解,希望工程实施远程教育计划以来,深受社会关注。迄今为止,已建150多所希望网校,有2000余所希望小学配备了“三辰影库”和“希望图书室”。

  特别是北京智响世纪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捐赠的两万套价值3000万元的“家校通”教育软件,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将进入全国两万所城乡中小学校、希望小学和希望网校,是希望工程新获得的又一份爱心。

  中国青基会秘书长顾晓今动情地说:“每次参加捐赠仪式,我都有一种感动和喜悦。感动的是,社会各界用不同的方式支持教育,关爱孩子,共铸希望;喜悦的是,每一次的捐赠,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孩子受益,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甚至改变自己的一生。”“家校通”教育软件,是北京市11个区县的教育部门相继发文推广的科研成果。目前,北京市已有40多万中小学生用上了它。据了解,它成功实现了“没有围墙的学校”这一理论,被称作“网上的希望工程”。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了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四年级学生方未艾在非典时期,通过“家校通”给班主任刘老师写的信。另一位同学汪洗泥在发给老师的日记中谈到使用“家校通”时的心情说:“我们的学习没有间断,尽管呆在家里,但我们每天在网上相见!”

  据悉,全国的学生和家长均可通过“家校通”网站下载软件,注册后使用。各省的下载密码,由中国青基会统一设定为各省省会城市的长途电话区号。

  为了实施好远程教育计划,中国青基会制订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如实行项目申报制度和注册登记制度,要求建校的学校要提出申请,希望网校建成后,由中国青基会进行验收,对合格者予以注册登记,颁发统一的证书和希望网校标牌。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