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8月1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伯乐
荆磊:“少数派”的选择
2003年08月11日 02:44:18

本报记者 从玉华

  编者按: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会主席,就业的选择不是大城市,更不是国家部委,也不是什么动辄年薪数十万元的外企,而是走乡串户卖摩托车。用荆磊本人的话说:“机会是自己找到的,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伯乐。”

  在大学毕业生纷纷选择大城市作为就业目标的潮流中,荆磊无疑是个“少数派”。而这正是我们聚焦他的原因。

  最近一两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显,媒体对此报道最多的是:大学生如何奔波于一个个大城市里的人才市场,如何想尽办法在简历上大做文章,用人单位如何像大爷一样挑三拣四。但很少提及的是:在我国GDP中占很大比重的那些地处小城镇的各类性质的企业和单位,他们亟须大学生却难招到。在那里,大学生仍然是宝贝。荆磊选择的正是这样的地方。

  一些地方人满为患,一些地方却患人不满。这个大学生就业问题中难以打开的一个结被荆磊绕开了―――到市场需求最大的地方去,到最能实现自身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地方去。当然,他需要承受和付出的也不少,比如午休不得不和普通工人一样光膀子睡在纸板上,还要三天两头下农村。

  正确的选择给荆磊带来了应得的“回报”―――毕业3年即成为公司的副总,许多猎头公司盯住他不放。而且,和那些留在大城市的同学相比,他“获得的无形资产最多”。

 

  荆磊总在外面出差。熟悉他的朋友说,找他只能打手机,如果接不通,说明他正在一个没信号的乡村里。终于和荆磊取得联系,并约定晚上9时30分电话采访。荆磊下榻的旅馆很简陋,连一部固定电话都没有,幸好手机有信号。一个多小时的采访,据说让他的手机热得烫手。

  以下是荆磊3年来的经历。

  2000年,我毕业于复旦大学理论应用力学专业,当时的另一个“身份”是复旦大学团委学生联合会主席。班上32个同学,16个读研,一个回了老家重庆,14个留在上海。留在上海的同学,有的去了宝洁、通用这样的外企,也有几个去了很一般的公司,一个月也就1000来块钱。但他们都还算满意,毕竟留在上海了,这是当时同学们普遍的心理底线。我选择了地处浙江温岭的钱江集团―――一家纯粹的国企。

  选择温岭也很偶然,直到签约那天,我还不知道温岭这个县级市的地理位置。但这并不说明我的选择很草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钱江集团的一位老总。3个小时的聊天,就坚定了我去那儿的想法。老总最能打动我的一句话是,“温岭是个能给年轻人释放能量的地方,是个大熔炉”。

  当时我有多种选择。大三时我参加上海市优秀大学生挂职锻炼,单位是上海市投资发展总公司。其间,我发表了一些论文,并由此与上海一房地产公司老总认识。毕业时,他让我跟他干,还许诺给我副总职务。我一听就晕了,刚出校门的年轻人就做副总,谁服气呀?而且,这样靠一句话就得到的副总职位,或许也会因为一句话让你卷铺盖走人。戏台上的官当不得。

  当时我还可以争取留校读研或者去北京进修,但最终我坚持了自己的选择。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都极其发达,地理位置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社会位置。我想做些事,想实实在在体会年轻人流汗、摔打、爬起的那种感觉。

  签约那天,母亲在电话里哭了。她无法理解儿子的选择。做了几十年人民教师的母亲期望我能读研、读博。同学、老师也不理解。毕业吃散伙饭时,大家喝得醉醺醺的,很多人哭了,我也很伤感。大家都觉得我不得志,是班上最惨的一个。酒席间大家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哥们儿,干得不好再回来”。显然,很多人认为复旦大学院系团委与学生联合会主席当公务员、读研、去外企才是正道。我无疑是个另类。

  我是2000年7月12日报到的。那天,公司派了辆丰田大吉普来接我。当时还没通高速路,从上海到温岭要走11个小时。一路的山路,颠簸得我心里七上八下,对自己的未来一片茫然。

  到了温岭我才发现,公司当年竟招了300多名应届毕业生。其中,上海来了4个。大家3人一个套间,塞了满满一栋楼,感觉像大学宿舍。当晚,大家相约去逛城,没想到一不小心就进城了,一不小心又出城了。温岭实在太小了,回来时,大家一路无话。

  公司把这300多人分成10组,每组配一个辅导员。我因为是单招过来的,没有参加分组,而是直接进了生产一线。3个月里,从摩托车的部件组装到整装、维修,我像一线工人一样,光着膀子,汗珠子摔八瓣地干活。最初,很多老工人都不相信我是个大学生。生产线离宿舍比较远,中午不能休息。一开始我很矜持,不愿意像普通工人一样睡在纸板上,但一星期后,我与大家无异了。

  白天干活、学技术,晚上读书,我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进步。

  接下来,我这个“秀才”被派到了办公室,主要写领导发言稿。工作枯燥,我厌烦极了,情绪有些低落。当然,后边的事实证明这段经历给了我许多帮助。

  这一切都被老总看在眼里。我被派到了市场部,后来又去了南京分公司,再回总部市场部。这些日子,除了西藏、新疆没去,全国市场我几乎跑了个遍。摩托车销售主要是县城、城乡结合部、农村等,我就三天两头下乡,对市场越摸越熟。

  钱江摩托是一家“国有性质不变、私有方式经营”的公司,也是摩托车行业的龙头企业,曾经创造过行业内的许多奇迹。头两年,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把企业这些好东西吃透、消化,让自己有力量。

  也就在这头两年里,同时分来的300多个大学生,走了100多个,大多去了上海等发达地区。大家住在一栋楼里,走一个人对所有人冲击都很大,大家的心情起起落落。一段时间大家在楼道里碰见了,打招呼问的都是“你什么时候走”。

  当时,公司年轻人抱怨“中层干部不行”。其实,他们不了解“中层干部”身上所蕴含的一些年轻人不具备的东西,比如经验、执行能力等。况且,果真如此,不正是年轻人的机会吗?但更多人当时的想法却是“没戏了,走人”。

  在公司期间,我也有许多机会。

  去年3月,我有了出国念书的念头,而且我的GMAT也准备好了。后来,总裁找我谈话,他没有拍着胸脯许诺给我多少钱、给我什么职位,而是冷静地分析公司的困难和机遇,表示公司需要我这样的年轻人。他甚至承诺以后会资助我出国进修。最后,我留下了。

  去年5月,上海几家猎头公司找我,说上海一家汽车公司战略规划部经理空缺,年薪20万。他们甚至说,卖汽车总比卖摩托车有地位吧,一个在城里,一个在乡下。当时我的收入是年薪3万,但我拒绝了。我认为,在我现有的舞台上,我的舞蹈还没有跳到最好。

  今年1月1日,钱江摩托零售管理公司成立,我当上了副总经理,管理着100多人,最年长的员工都快60岁了。每次开会,一些头发花白的老员工毕恭毕敬地称我“荆总”,我都心里咯噔一下,不知道是受用还是不受用。

  这3年,大学同学不时搞聚会,很多人说看着我在进步、成长。我又成了班级的“顶峰”,因为我获得的无形资产最多。一些在跨国公司的同学表示,尽管他们收入较高,但只是耕着自己眼皮底下的三分地,甚至连公司战略都轮不上知道。

  说真的,同学们的羡慕并没让我打飘。他们只看到了光环,却不知道我背后的付出与心酸。当了副总,我也没觉得很高兴,因为我知道总会有这一天的。我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儿饼,就像生活中我从不买彩票一样,因为我从不相信自己是幸运的。

  我的一句座右铭是:机会是自己找到的,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伯乐。

 

  荆磊曾是复旦大学学生会主席,2000年大学毕业时,大多数同学选择读研或留在上海,他却选择了一条“少数派”之路―――到浙江温岭一家摩托车企业,从生产销售一线干起。

  3年来,荆磊先是和工人一起打拼在生产一线,后又走乡串户卖摩托。期间,和他一同被招到该企业的300多名大学生走了约1/3。今天,当初被同学认为工作去向在班里“最惨”的他,已经升任销售公司副总经理。

  荆磊说:“机会是自己找到的,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伯乐”。

  今天本报推出这位年轻人自主就业创业的故事,欢迎读者和我们一起关注“大学生自主就业创业”。

  我们的努力,离不开您的参与!

  来稿来信请寄: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大学生自主就业创业”报道组

  邮编:100702电子邮件:job@cyd.net.cn

  网络联动:中青在线?人才频道?职场论坛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