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8月1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上海又见行路难
2003年08月12日 01:44:25

新华社记者 黄庭钧 张建松

  今日大上海,又见行路难―――

  一日,记者乘上703路公交车,车经交通干道沪闵路正在造高架路二期工程,马路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大大小小的各种车辆挤在一起,排成长队鱼贯而行,走走停停。从莲花路到上海体育馆,不足10公里,公交车竟走了一个半小时。

  又一日,记者乘出租车从衡山路去南京西路的恒
隆广场,正常行车只需15分钟左右。结果,一路堵过去,整整一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计程器上显示堵车时间为40多分钟。大众出租车公司的司机为记者的烦躁深感不安,连声说道:“没有办法,走哪儿都是堵。对不起了!”

  这样的境遇,今天在上海并不新鲜。在经历了10年城市超常规的基础设施大发展后,上海城市交通又面临着上世纪90年代初曾出现的“出行难”问题―――许多地段都出现了类似的交通拥堵现象,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间,高架路有时简直成了停车场,绵延数公里,颇为壮观。而在一些越江的隧道,天气高温加上堵车的尾气,还造成了空气严重污染,值勤的交警甚至一度带起了防毒面具。

  近10多年来,上海修建了地铁、高架路、跨江大桥、越江隧道等许多道路基础设施,中心城区初步形成了以“申”字型高架路、“十字加半环”的轨道交通线、“三纵三横”主干道和越江工程为主体的现代交通网络。

  但道路的增长仍赶不上汽车的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的道路长度和面积分别增长了108%和142%,但同期的机动车总量却增长了470%以上。此外,目前上海又进入了新一轮大规模建设高峰期,一些施工工程影响了交通,再加上一些交通违章等因素,致使上海的交通越来越拥堵。

  专家指出,眼下的“行路难”,与上世纪90年代初遭遇的“出行难”在上海城市发展史上有着惊人的相似―――都传递出城市升级的强烈信号。10多年前的“出行难”,就发生于上海进入3个“三年大变样”的前期,是城市大发展前的一段“阵痛”。而今,上海再次进入“阵痛期”,可能预示着城市新一轮的高速发展。

  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伦敦、纽约、东京等在相继成为世界级繁华都市的同时,也都曾面临着巨大的交通压力。

  (据新华社上海8月11日电)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