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8月19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中国为何错失非典科研“黄金机遇”
2003年08月19日 10:30:00

 

  在世界卫生组织今年3月12日发出非典“全球警报”,以及随后招募全球实验室联手查找病原前,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一个研究小组实际上已在世界上首先观察到新型冠状病毒,并在3月的第一个星期找到初步证据,证明这个病毒可能与非典流行存在联系。

  遗憾的是,中国研究人员未能向世界公布上述发现。美
国《科学》杂志记者马丁?恩斯林克认为,这是一次被错失的科研“黄金机遇”。

  恩斯林克与新华社下属中国特稿社记者合写的一组3篇有关中国非典科研的专题报道,发表于18日正式出版的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新闻聚焦”栏目。他们在报道中披露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人员第一次看到非典病毒这一鲜为西方读者所知的故事。

  为采写这组报道,恩斯林克曾专程赴北京,在9天内采访了数十位科研人员、科研行政管理者和其他专家。

  恩斯林克等在报道中以较大篇幅回顾了著名的“衣原体与冠状病毒之争”,全面介绍了中国科技界对非典疫情的反应,以及在寻找非典病毒动物宿主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他们的报道指出,在锁定病原、测出病毒基因组序列以及描述其如何致病等方面,中国科学家本来都有可能拿到世界第一。中国科研人员之所以“败给”了外国竞争者,部分可归因于缺乏协调与合作、不敢挑战权威以及与外界存在隔阂等科研体制上的问题。

  恩斯林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语言障碍也不容忽视,“如果你用中文发表研究成果,外界没有人会看”,而美国等国科研人员无疑有“巨大优势”。恩斯林克还表示,西方记者其实对中国科研很感兴趣,根据他个人的感受,中国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在与国际媒体的沟通方面有待改进。

  尽管错过了一次崭露头角的黄金机遇,但恩斯林克等在报道中指出,中国科学家在非典科研领域“正在力争迎头赶上”。

  恩斯林克等人的报道认为,中国科学家还有潜力回答对防止非典复发至关重要的一些具体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寻找动物宿主,中国采取的控制措施究竟哪些对阻断非典真正有效,以及为什么中国的非典病死率只有6.5%,比其他国家低得多等。

  (毛磊)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