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9月18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智能交通”博士眼里的北京交通
2003年09月18日 02:20:22

新华社记者 李斌

  “北京道路交通管理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作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技术负责人,说话很“专业”的宫晓燕博士建议:北京市交通管理应该从车、路和管理3个层次进行综合考虑,进一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适当控制车辆发展,并在一些具体细节上提高管理和建设水平。

  中
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发成功的“城市交通智能综合控制与管理系统”,是系统解决交通问题的城市交通综合解决方案。在接触大量的交通管理问题后,宫晓燕认为,我国的道路交通管理比发达国家至少要落后10年,管理水平尚待提高。而北京更是陷入了“拥有最宽阔的马路,也拥有最宽阔的‘停车场’”的交通困境,拥堵现象日趋严重,引起市民不满。

  问题究竟何在?宫晓燕一一道来:第一是交通需求太大,道路建设跟不上;其次是通行人员的素质有所欠缺;第三是交通管理部门管理措施跟不上。

  三环、四环、五环、六环……尽管北京市交通道路建设近年来取得很大进展,但是突飞猛进的汽车保有量让道路仍显得“捉襟见肘”。宫晓燕说,北京道路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16%,而国外一般都在20%以上。“路多,车更多,还是一个堵。”她举例说,“这就好比一个房子本来只能住5个人,现在住了10个人,那怎么行?”

  每天从上地信息产业基地赶往中关村上班的宫晓燕,对北京交通之堵深有体会,“有时候比较惭愧,但交通堵塞不是光靠‘智能控制’能解决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和交管部门的长期接触,使宫晓燕对交通管理部门多了一些理解。“中国交通状况非常复杂,管理起来确实很难。道路交通不是交管部门一家的事,而是很多部门共同来管的事情”。

  北京市交通堵塞也和城市布局、城市规划密切相关。宫晓燕说,北京历史上形成的中心辐射式城市结构导致通行效率非常低。

  北京交通“血栓”如何溶解?这位博士开出了“药方”:一是城市规划要更加科学,二是进一步完善智能交通系统,三是加强对市民的“素质教育”,提高安全交通意识。“这些事情要落实到位,需要做很细致的工作”。“道路建设上有些快捷好省的办法。”宫晓燕还提出了一些小建议:北京市主路多、支路少,导致“快速路不快”,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多修一些小的单行线和支路,“司机可选择的路径就多了”;公交线路应该增设电子站牌,进行信息提示。“车辆也不能再无限制增长,因为市区不能再无限制扩大,道路也不能再无限制建设。”宫晓燕最后提出善意的忠告,“即使采用最先进的高技术手段,如果大家都不遵守交通规则,一切也都是白搭。”(据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