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9月2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红与黑》的中译本竟有20个之多
专家直言:译著质量下降,只因未过语言文化关
2003年09月20日 01:18:30

本报记者 聂北茵

  统计显示,我国现在每年引进翻译出版的作品约占当年出版新书的1/10。但翻译读物品种、数量的迅速增长,并没有带来翻译质量的相应提高。某些领域,例如外国文学作品、学术著作的翻译中,甚至出现翻译质量粗制滥造及重复译本激增的现象。9月18日由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新闻中心和出版媒体记者联席会联合主办的“新
时期引进图书翻译的现状与前景―――图书翻译质量研讨会”上,翻译界的专家学者、出版界的专业人士,就目前国内图书翻译普遍存在的问题共探究竟。

  针对译著出版繁荣背后普遍存在的质量差错,学者们用“触目惊心,难以置信”8个字概括。自由撰稿人止庵说:“一些翻译过来的外国名著读起来很费劲、很别扭、语言很单调。”深圳海天出版社海外部主任胡小跃指出,大量的理解错误,是由于译者外文水平低造成的,而大量的中文病句,则是其中文不过关造成的。现在的外语本科毕业生中文底子不足,许多大学老师外语水平高,但中文水平不够,且知识面窄,文化综合素质差。

  “把孟子译成孟修斯,把希伯来精神译成犹太精神……无知者无畏,只要懂点外语,什么都敢翻译,这样的译本99%不能读。”针对学术著作至少有一半翻译质量不合格的状况,商务印书馆译作室副主任陈小文认为,学术有专功。比如拿翻译哲学书来说,不仅要对主要的、相关的哲学家思想有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而且要有非常好的哲学史知识。同样一个英文词,在柏拉图那里译“理念”,在洛克那里就译“观念”,而这是非专业译者光靠查字典翻译不出来的。

  那重复译本激增的现象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潘凯雄指出:现在光《红与黑》的中译本就不少于20个。如果从文化价值上判断,假设20个译本都有存在的理由和价值,那只能说明这20个译本的价值都不高;如果这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是不是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的一种浪费呢?问题的关键是一些新译本在译文质量上远不如旧译本;有的是在重复抄袭旧译文,有的是在拼贴几个不同的译本,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抄袭。据此潘凯雄质疑:译本是否也应该有公认的定本,对著名专家的著名译本是否还有重译的必要?

  译林出版社社长章祖德则持相反意见。他认为有些老专家津津乐道过去的老译本,一说现在的译本就摇头。其实,过去的译者在工具书、知识面、获取信息方面都不能与现在的中青年译者相比,而有些上世纪30年代的译本和当今的语言有很大差距,不文不白,年轻人并不喜欢。章祖德认为,如果译者都很严肃,一些名著有两三个译本并不是坏事。

  止庵认为,重译现象说明译者和出版者视野不够开阔,知识不够丰富。这和他们囿于一己之见闻,不知道世间尚有许多好书未曾译介过来有关。

  与会专家还从不同角度对推动翻译界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目前国内图书翻译作品质量和水平下降的现状,使其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为广大的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图书译作提出了建议。专家们特别呼吁新闻媒体应担负起舆论监督和创造学术批评氛围的责任。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