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9月2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国防视点
媒体联手:打造国防教育的天罗地网
2003年09月21日 01:28:51

本报记者 彭冰

  电视有固定频道、广播有固定时间和波段、报纸杂志有固定版面、网站有固定IP地址,在吉林,只要睁开眼睛,只要接触媒体,你就会触到国防教育这张网。

  纤细瘦弱的林楠,鼻上架着副清亮的眼镜,身着淡绿色的套裙,穿着小巧的皮鞋,乍看去,还真难把“兵姐姐”这几个字眼和她联想到一块儿。

  不过,作为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大众生活台“国防之声”栏目的主持人,4年来,在广大听众心目中,林楠“兵姐姐”的形象就一直没有变过。她也成了最受驻军官兵欢迎的媒体金花。

  实际上,在吉林省,像林楠这样,与国防结下不解之缘的媒体金花,不止一个。

  这张网络的大媒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年近50岁的白明霞,是一场“集体婚礼”的关键性媒人。

  这场婚礼声势浩大,一方是包括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网站在内的吉林省5大媒体,另一方则是部队和社会,贯穿婚礼的主题是绿色情缘,而成就这段情缘的主线,是国防教育。白明霞就是吉林省国防教育办公室(简称国教办)的负责人。

  1999年,白明霞由省军区宣传处处长调任省国教办主任,与媒体打交道多年的她,开始思索,如何给国防教育开辟一条新路:“以前,那种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堂课的教育形式已经过时,而大众媒介不仅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盖面广,更能直接走进千家万户,能否借助媒体开展国防教育?”

  白明霞的想法,得到了同事们的支持。省国教办马上协调有关人员,组成3个调研小组,深入到9个市(州),40多个县(市、区)进行调查,研究建立国防教育宣传网络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吉林日报》、《吉林国防》杂志已发至街道、乡镇和村屯;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吉林电视台的信号已覆盖全省;每个村屯至少有一个网吧,许多农民在家就能上网。一切说明,开辟国防教育网络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过精心准备,1999年8月1日,吉林省全民国防教育宣传网络全面启动。启动仪式上,各家媒体郑重承诺,实现媒体“五有”:有固定时间、有固定波段、有固定频道、有固定版面、有固定IP地址。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有“国防之声”,吉林卫视有“国防视线”,《吉林日报》开设“国防天地专栏”,《吉林国防》杂志每月一期,“中国吉林”网站开辟国防网页。

  这“五有”合起来,就是“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宣传网。

  女兵,军嫂,“国防之声”主持人

  “从前是女兵,后来是军嫂,现在当‘国防之声’主持人,我和军营有缘。”林楠说。

  退伍后进入电台的林楠,事业蒸蒸日上,她却不幸患上了胃癌。“那段时间,我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望与追求,感到未来一片茫然。后来,领导找到我,希望我主持一档以‘宣传国防知识、展示军人风采’为宗旨的大型节目,我同意了。结果,感觉又回到了军营。”林楠说。

  每天1个小时的播出时间,林楠的生活变得充实忙碌。上午寻找线索、回复听众来信,下午采访剪辑,晚上播音,林楠辗转在部队与听众之间,重新感受生命的律动。

  新兵入伍,她联合部队举办军营新生活联欢会;春节期间,她把战士代表请进直播室,通过热线与亲人直接对话;“军地友情”、“走进军营”等小栏目,把一批向往铁马金戈的年轻人带入军营;“国防经纬”、“军事天地”向听众介绍最新的国防动态,解析焦点。

  驻军部队把林楠的节目,当做战士固定的精神晚餐,统一组织收听,普通群众也是热线电话不断,来信不断。

  让林楠颇有成就感的是,不少高中生因为收听“国防之声”,产生了报考军校的想法。在林楠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压着好几个女孩的照片,这些素不相识的姑娘寄照片给林楠,希望她牵线找个军人做朋友。想从军也好,要嫁军人也好,林楠认为,这都是人性最直接的表现―――国防教育有了效果。

  与林楠接触的朋友都奇怪,工作那么累,可她精神上很振奋,一点儿也看不出是个身患绝症的人。林楠说:“身体也有挺不住的时候,但部队官兵的理解,广大听众的关怀,让我有了精神支柱。”

  我要营造一种电视国防文化

  “展边防卫士风采,扬卫国戍边精神”,吉林省公安边防总队政治部送来的锦旗,醒目地挂在吉林电视台“国防视线”栏目办公室的墙上。

  该栏目编导宋洁芳的绿色情缘,始于2000年的一次尝试。那次,为了录制一期娱乐节目,宋洁芳从部队一线请了6名军官配合,6人全是军校毕业的大学生,多才多艺,他们展现出的现代军人风采,征服了广大观众,节目十分成功。

  这件事,对宋洁芳触动很大,她不自觉地琢磨起,如何利用节目搞好国防教育。不久,吉林电视台公开招聘各栏目组成员,宋洁芳选中了“国防视线”。“国防,不仅仅限于一个纯军事的概念,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的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实际上都与大国防概念相关。我的目标,是要营造一种电视国防文化,既要讲政治,还要让观众爱看。”有着这样一番认识的宋洁芳,在竞聘中脱颖而出。

  此后,宋洁芳成了各部队的常客,军事专家与学者的学生,国防书刊的忠实读者。“美国豪华电视剧《兄弟连》就要上映了,从经典《007》系列,到《拯救大兵瑞恩》,再到《兄弟连》,美国人拍战争片有瘾吗?这是在通过娱乐片宣传国防意识!”宋洁芳力图把这些思想,通过电视语言加以表现,拉近人们与国防的距离。

  在吉林电视台诸多争抢收视率的节目中,“国防视线”居然做到了前列。“虽说是‘五位一体’,但不同媒体各有优势。电视冲击力强,也最易被老百姓接受,借助电视进行国防教育,空间还很大。”宋洁芳对未来充满信心。

  一群默默做嫁衣裳的人

  在这张网里,与林楠与宋洁芳一样,活跃在国防教育编采一线的,还有一大批默默付出的媒体人,而这样一个群体的产生,源自良好的环境。

  早在1999年3月份,美国轰炸南联盟时,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大众生活台台长马英华就意识到,民众的国防意识必须加强,当即决定筹办“国防之声”,并于当年5月31日正式开播。

  这一播,就是不间断的4年。台里将节目安排在黄金时段,从不插播任何广告,并先后安排了十几名记者参与节目制作。虽然不带任何营利色彩,不能为台里创造经济效益,可“国防之声”还是连续4年被评为台里的十佳节目。

  吉林电视台社教中心主任李永华介绍,为保证“国防视线”的正常运转和良性发展,电视台每年要拿出25万元支付相关费用,加上设备等其他投入,台里一年支出将近50万元。《吉林日报》更是很早就开办了国防教育栏目。“五位一体”宣传网络启动后,该报将原来的不定期刊发国防稿件,改为半月一期。“《吉林日报》一个套红版8万元,可宣传起国防教育来,版面无偿提供。”省国教办主任白明霞深有感慨。

  为保证“五位一体”国防教育宣传网络的健康运行,省国防办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开展述职活动,利用每年国防教育委员会的例会,组织新闻媒体主要负责人,围绕国防教育进行述职;利用国防教育日等纪念日,组织媒体工作人员参加“军营一日”实践活动等。“没有国防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没有国防观念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积极开展国防教育,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在吉林这样一个边境省份。”李永华主任的话,是所有新闻工作者的共识。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