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10月13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经济时评
当计划遭遇市场
2003年10月13日 01:31:41

鲁宁

  10月7日,来自陕西长庆气田的天然气经过长途跋涉输达上海,却只卖“彩”难卖“座”―――并不是西气在上海缺乏市场需求,而是西气价格难被上海诸多工业用气大户接受(见10月9日《东方早报》)。

  说到“中国制造”,“长三角制造”无疑是重中之重,其中的“上海制造”又举足轻重。可以这么说,国家将西气
东输的第一颗“果实”给上海工业企业尝鲜,是对上海的实际支持。上海的电力工业、化工及其他工业制造部门也迫切需要大量的清洁能源。而上海的工业用气大户之所以对西气抱着“闻闻香、咬咬辣”的矛盾(抵触)心态,关键在于入沪的西气价格是“行政价格”而非市场价格。

  到沪的西气价格由国家发改委确定,每立方米1.32元。因为是政府定价,用户缺乏讨价还价的余地。西气入沪前,上海大量使用东海气田供应的天然气,其报价虽说每立方米要1.45元,但经过讨价还价,对沪上工业用气大户的实际交易价仅在每立方米0.90元左右。报价与实际交易价有如此落差,关键在于东海天然气的价格定位遵循了市场供求规律,而不是行政意志。

  西气入沪价格究竟高不高,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回答的问题。按国家发改委高官的解释,入沪的西气价格综合考虑了投资方、供气方的商业利润、还贷压力及供气各道环节产生的营运成本,同时也考虑了终端用户的价格承受能力。也就是说,目前的西气入沪价格已经缺少再降价的足够空间。我们相信,上述解释是成立的。但问题是,这个由政府出面平衡各方利益并最终由政府拍板定夺的气价是否合理。它要经受市场的检验―――得由市场决定是合理。

  现在西气因价格原因在上海少人喝彩,其实说明市场不认同政府定价。这是其一。而上海的工业用气大户之所以敢于坚称气价超出承受力,则在于天然气市场如今是个买方市场,用户可以在多个供应商之间作出选择。

  造成如此尴尬的原因,还在于西气东输工程说到底是个“政府工程”,从立项到建设依然带有计划经济色彩。而与供气不同的是,终端的用户们却早已置身市场竞争之中,其产品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左右。假如用户们接受政府制定的作为原料或能源使用的西气价格,假如该价格导致用户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减弱,并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是否由政府补贴?事实上,这个愿望根本就是空想!

  如此一来,要想使终端用户接受西气价格,只能由政府出面“救市”。事实上,上海有关部门从顾全大局出发,已经做了大量的“救市”工作。眼下,上海有16家企业已勉强接受了西气价格。但是,先不考虑有关部门做工作的难度,即便已经勉强同意用气的企业,会不会变卦也是个未知数。另一方面,如果终端用户不足,西气东输工程要想赢利也只能是空想。

  西气东输工程面临的尴尬,本质上属于“计划遭遇市场”且难敌市场的尴尬。早在西气东输工程开工前,我就曾撰文担心将来的气价难局。而且,这样的难局还将陆续出现在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工程建成之后。

  众所周知,西气的主要用户集中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假如回避西气价格问题,结果只能是两个:西气由商品气变成“行政气”,出现多方非理性博弈且没有赢家的局面;众用户明着暗着“疏远”西气,使西气东输工程成为一个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窃以为,不管各方利益平衡有多难,西气价格必须由市场说了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